这事医院
如果你是一名医务人员,请把下面这个故事传递给每一个患者,因为任何一个医生都无法确保百分百地治好患者,有且只有一种情况会创造奇迹!如果你是一个患者,请让更多的患者知道这个故事,有且只有一种医生愿意为你赢得一线生机。
只有这样的医生才能创造奇迹
■16个月女孩,螺丝钉卡进支气管
“谷主任,急诊一个16个月的小女孩,支气管异物,现呼吸困难,请您马上过来!”
周六下午,爱人加班,一岁的儿子已经高烧两天了,我虽然是一名医生,但此时也和普通父亲一样,手脚忙乱地给孩子量体温、灌药、喂水,轻声安抚,感觉比出一天门诊还累。哭闹了半天的儿子终于睡着了,我刚刚松了口气,手机就急切地响了起来。
“马上联系麻醉师,我随后就到。”我果断回话,然后叮嘱保姆通知爱人回家,飞奔下楼,医院。
“孩子病史3天,医院。”
“在右侧位,吸氧无哭闹状态下,血氧最高只能维持在80%。”
“X光片显示异物为一个螺丝钉,右肺已不张。”
路上,听着同事不停的电话汇报,我快速地设计着手术方案,心,却一点点往下沉。正常人在清醒状态下的血氧含量应该为%,80%意味着孩子目前梗阻很严重,随时都有可能窒息。
15分钟后,我在急诊室见到了正在吸氧的孩子,身体呈右侧卧位,嘴唇发绀。我扫了一眼监护仪,心率很快,血氧波动在70%至80%之间。X光片显示螺丝钉长约1厘米,直径5毫米,头向下地卡在右支气管,右肺由于长期没有气体进出已经明显缩小。
气管异物是我们科最常见的急诊手术,但是,这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孩子病史较长,螺丝钉可能已嵌入气管黏膜内;右肺不张,负压的作用会将异物“紧紧吸住”,这些情况让手术变得异常困难。而且,孩子的生命体征较差,能否耐受麻醉和手术都是一个未知数,我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
急诊室的走廊里,孩子的父亲焦急、慌乱地走来走去,母亲背靠在墙上,双手捂着脸,眼泪从指缝中无声的倾泻。不能再犹豫了,要马上手术,我坚定地走向他们。
简短术前沟通后,父亲无助的眼神中闪过一线光芒,紧紧握住我的手,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大夫,救救孩子吧,您放心治,什么结果我们都能接受。”说着,从钱包里抽出厚厚一沓钞票递过来。我挡了回去,拍拍他的肩膀说:“我也是一个父亲,相信我,我会尽力的。”
■螺丝钉嵌入气管黏膜内,反复几次都无法取出
麻醉师小于将孩子充分麻醉后,在直达喉镜指引下,我迅速将直径3.5毫米的硬性支气管镜经孩子口腔导入气管,孩子的血氧略有上升。助手小付双手环抱住孩子的头部,以固定和调整体位。之后,我继续进镜,在右侧支气管口下约0.5厘米处看到了圆形金属异物。本来希望能用钳子夹住的螺丝钉头外缘,因长期负压的作用而牢牢地嵌入气管黏膜内,没有着力点,手术如何进行?
手术室中一阵唏嘘,我的心跟着紧了一下。反复调整可视支气管钳的角度,发现螺丝钉头的中心有微弱的反光点,仔细察看,是一个圆滑的扁圆形凸起,能否以这个“小凸起”为操作点呢?
数次尝试、数次滑脱,护士小张不停地给我擦汗,手术服已被汗水浸透。终于,夹住了“小凸起”的边缘。但当我向上牵拉时,由于负压的作用,右肺也跟着同时上提,反复几次都无法取出螺丝钉,而强行取出的风险太大,很容易并发支气管穿孔,导致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甚至随时窒息。
■少许脓液自螺丝钉头下方溢出,异物有些松动
我直了直身,让助手小庞帮助扶一会儿支气管镜,活动了一下有些麻木的双腿。身旁的小付一动不动,眉头紧锁,头发被汗水粘在两颊。我对他们点头示意再坚持一下,同时整理了一下思绪,如果用支气管钳敲动螺丝钉头外缘,能否减少异物下方支气管的负压呢?
尝试几次后,少许脓液自螺丝钉头下方溢出,异物有些松动,负压消失了,这无疑给本来胜算不大的手术注入了强心剂。我定定神,再次试夹“小凸起”,然而螺丝钉已活动,夹住的难度甚于之前,数次后仍未成功。
麻醉师小于提醒我,时间已经过去40分钟了,孩子的血氧和心率又有些波动。有人低声建议:“实在取不出来的话,在没有出现并发症前撤出气管镜吧。”我没有回答,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如果现在放弃,我可以全身而退,但也意味着孩子可能再没有生存的机会了。抬头看见她稚嫩、安静的脸蛋,面前闪过家长信任、期盼的眼神,“大家再坚持一会儿,我再最后试试。”
也许是冥冥中有种力量,经过几次努力,螺丝钉头竟然被夹住了,我心中一阵狂喜,但也更加小心谨慎了。因螺丝钉较大,不能从气管镜内撤出,需要随着支气管镜一同撤出,而螺丝钉边缘不便着力,如果在撤出气道的最狭处——声门时突然脱落,将会掉入左侧支气管中,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右肺暂时无功能,左肺再堵上,几分钟内,孩子就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小心地调试了一下支气管钳,确定已稳妥地夹住螺丝钉头,然后将钳子调试到与支气管镜的最佳角度,屏住呼吸,轻轻牵引。屏幕显示:螺丝钉顺利通过气管,终于在支气管镜掩护下顺利退出声门。
■这确实是一个超越自我的奇迹
鸦雀无声的手术室爆发出热烈、激动的欢呼声,手术成功了!孩子得救了!我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泪水瞬间溢出了眼眶,小付和小张相拥着喜极而泣。
手术室门口,孩子父母见到取出的异物,激动地流下眼泪,频频向我鞠躬感谢,“我们一直担心再也见不到女儿了……你们太伟大了……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那一刻,我真的很满足、很自豪。
事后,科里的同事包括我,再用支气管钳夹这个螺丝钉头上的“小凸起”,都未能如愿。他们开玩笑地说,手术成功是“鬼使神差”,我笑而不语。这确实是一个奇迹,是超越自我的奇迹......
后记
什么样的医生能够创造奇迹?
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任何一个医生都无法确保百分百地治好患者,只有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医学是不确定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医生越是敢冒险,就越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医生是特殊的职业。是最不应该出错的职业,但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出错的职业。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恐怕就没有医生了。只有理解、包容才能使医生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医学应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如果患者能理解这一点,医生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最后,再说一句。故事里的小女孩出院一周后复查,在诊室里快乐地跑来跑去,谁也想象不到这个小生命会这么幸运:死神向她呼啸而来,却又擦肩而过。如果您想了解这个真实的故医院哪位医生,请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