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MP)无细胞壁,呈多形性,是一种可在体外进行自我复制的非典型微生物。尽管地域和时间上存在差异,长时间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P感染每3~7年发生一次流行高峰,流行持续时间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MP是各个年龄段CAP患儿的最主要致病病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
MP是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CAP常见病原,在1~5岁儿童中亦不少见。3~15岁儿童的CAP中7%~30%由MP感染引起;MP流行期,该比例可高达40%或以上。随年龄增长,CAP患者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越来越高,≥6岁患者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高达62%。
MP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部分患儿有喘鸣,肺部可出现啰音;胸片呈肺间质浸润性、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可考虑为难治性MP肺炎。
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影响MP感染率的评估MP作为CAP的重要病原体,在CAP患儿中的检出率一直较高,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挺年龄和对象主体、不同年份和季节、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获得的检出阳性率变化范围很大,相互间可比性差。
MP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检出率低、培养周期较长,缺乏早期诊断价值,因此临床应用受限。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目前诊断MP感染的首要方法,主要采用ELISA法,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较难鉴别出急性感染或既往感染。
近年来,以PCR为主的分子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MP的诊断,且对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PCR优于血清学检查。
小结在全球范围内,CAP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一种常见且后果严重的疾病。MP是5~15岁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且随年龄增长,CAP患者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越来越高。MP的检测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明确病原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杨,张泓.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微生物学特征[J].中华儿科杂志,,54(2):88-90.
2.殷勇,陆权,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J].中华儿科杂志,,54(2):91-93.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修订)(上)[J].中华儿科杂志,,51(10):-.
4.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修订)(下)[J].中华儿科杂志,,51(11):-.
5.MikasaK,etal.JAID/JSC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s:TheJapaneseAssociationforInfectiousDiseases/JapaneseSocietyofChemotherapy-TheJAID/JSCGuidetoClinicalManagementofInfectiousDisease/Guideline-preparingCommittee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WG[J].JInfectChemother.Jul;22(7Suppl):S1-S65.
北京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