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要点

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要点

霍奇金淋巴瘤(HL)的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和2级(NSHL)

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

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

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

霍奇金淋巴瘤(HL)的特点

1占淋巴造血组织肿瘤30%

2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以颈部最常见

3主要见于年轻人

4少数肿瘤细胞和多数的非肿瘤型炎细胞和相关细胞构成复杂的图像,小淋巴细胞围绕肿瘤细胞生长,嗜酸性粒细胞多见

5霍奇金淋巴瘤由两个大类组成: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二者在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以及于EB病毒的关系等方面均不同

6瘤细胞有五种变异:

1)诊断性RS细胞

2)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性RS细胞

3)陷窝细胞

4)多形性RS细胞(爆米花细胞)

5)干尸细胞

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临床特点:

1占HL的5%

2男性多见

3年龄范围30~50岁

4主要累及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偶尔累及纵隔、脾与骨髓

5病程慢,常有扩散,对化疗反应较好

6大多数病人临床ⅠⅡ期,预后较好,80%平均生存10年

75~20%病人表现为晚期,预后差,3-5%转化为DLBCL

8前期病变可能是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

形态学特点:

1淋巴结结构完全或部分破坏,代之以结节状或弥漫性浸润的肿瘤组织

2肿瘤组织包括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上皮样组织细胞,散在LH细胞

3LH细胞大,核大,呈多叶状,空泡状,核膜较薄。可有多个嗜碱性核仁,

小于R-S细胞的核仁,有时核仁非常明显。

4结节边缘可见分化成熟的浆细胞,弥漫区域以淋巴细胞为主,散在组织细胞及

LH细胞

5嗜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较少

免疫表型:

1已经肯定是B细胞源性肿瘤,可能是生发中心的中心母细胞

2LH表达LCA,CD20,CD79a,Bcl-6,轻链或重链,CD75,50%表达EMA。

3LH不表达CD15和CD30,偶尔CD30弱阳性

4LH细胞周围围以CD3+的T细胞

5Oct2和BOB1呈阳性

遗传学特征:

LH细胞呈单克隆性Ig基因重排EBV常阴性

诊断要点:

结节状或弥漫性,爆米花或LH细胞背景为小淋巴细胞

CD20+CD79a+CD15-CD30-

鉴别诊断:

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定义:单核或多核R-S细胞混以非肿瘤性的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临床与EBV感染有关

根据肿瘤细胞与反应性成分的特点分

1富于淋巴细胞性LRCHL

2结节硬化性NSHL

3混合细胞性MCHL

4淋巴细胞减少性LDHL

临床特点:

1占HL的95%

2双峰年龄:两个高峰分别为15~35岁和老年人

3病人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易患HL

4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75%)、其次为纵隔、腋窝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5发生于中线外淋巴结或结外者非常罕见

%病人为局部病变,即临床ⅠⅡ期,60%累及纵隔,多系结节硬化型。20%病人累及脾脏,多系混合细胞型,可能导致全身扩散。5%累及骨髓,提示血道扩散,为临床Ⅲ期

7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40%病人体重下降

8与EBV感染有关,自身免疫缺陷是好发因素

形态学特点:

1淋巴结结构完全或部分破坏,代之以炎性背景散在R-S细胞

2经典R-S细胞大、胞浆丰富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核膜明显,至少有2个核或2个分叶的核,染色质淡,常有一个明显的嗜酸性核仁,R-S细胞有2个分叶的细胞核至少应该有2个核仁。

3R-S细胞的变型:单核R-S细胞为霍奇金细胞,核固缩者为木乃伊细胞,陷窝细胞

4HL中肿瘤细胞占0.1~10%,多核RS细胞少见

5累及其它部位如骨髓、肝脏的诊断依据为炎性背景散在CD15+和/或CD30+的肿瘤细胞

免疫表型:

%RS细胞CD30+,75~85%CD15+,%Ki67+,

2%RS细胞LCA-,CD75-,CD68-,EMA-,OCT2-,BOB1-。

%病例CD20,PAX5弱阳性,但CD79a阴性,一般不表达T标记

遗传学特征:

RS细胞呈单克隆性Ig基因重排

表达细胞因子IL-2,5,6,7,9,10,13受体,TGFβ,TARC等

表达凋亡相关因子NFκB,TNFR,P53

75%EBV潜伏Ⅱ型感染,表达LMP-1,EBNA-1,不表达EBNA-2

CGH显示2p,9p,12q,4p16,4q23-24,9p23-24的扩增

起源:

98%来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

放疗加化疗效果较好

诊断:

结节状或弥漫性,RS细胞背景为炎细胞和小淋巴细胞

CD30+CD15+

各种类型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一)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

胶原包绕性结节+陷窝细胞

1占HL的70%

2男女之比1:1,中位年龄28岁

3发生部位:80%纵隔淋巴结,54%脾,10%肺,3%骨髓

4大多数病人为临床Ⅱ期,40%有B症状

5形态特点:

1)被膜增厚

2)结节性生长及胶原分割

3)肿瘤细胞陷窝细胞、RS细胞等,背景可见小淋巴细胞,炎细胞如嗜酸性

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4)陷窝细胞的特点:多核,核小,有核仁,但不明显

5)分两级:

1级75%的结节有散在的RS细胞,淋巴细胞较丰富,混杂纤

维组织细胞

2级至少25%的结节有RS细胞

~40%表达LMP-1

7预后较混合细胞性和淋巴细胞减少性好,但纵隔巨大肿块预后差

(二)混合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MCHL

经典RS细胞+弥漫性炎症背景

1占HL的20~25%,好发于HIV感染的患者

%为男性,中位年龄37岁

3主要累及外周淋巴结,30%脾,3%肝,10%骨髓,其它器官1~3%

4大多数病人为临床Ⅲ和Ⅳ期,常有B症状

5形态特点:

1)淋巴结结构破坏,主要累及滤泡间区

2)被膜不增厚

3)肿瘤细胞经典RS细胞等,背景可见小淋巴细胞,炎细胞如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常向上皮分化,有时形成上皮样肉芽肿

4)经典RS细胞的特点:双核,核大,明显的嗜酸性核仁

%表达LMP-1

7预后较结节硬化性差,比淋巴细胞减少性差

(三)富于淋巴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LRCHL

弥漫或结节性+散在RS细胞+背景小淋巴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

1占HL的5%

%为男性,年龄较其它类型大

3主要累及外周淋巴结,15%纵隔淋巴结

4大多数病人为临床Ⅰ和Ⅱ期,无B症状

5形态特点:

1)结节性生长弥漫性生长

2)结节之间无T区

3)结节由RS细胞,小淋巴细胞,可残留生发中心,RS细胞位于套区以内

4)有时会混有LH细胞,单核样RS细胞,嗜酸性及嗜中性粒细胞较少,可有组织细胞

5)小淋巴细胞显示套细胞性质IgM/D+

10预后较其它亚型稍好,但全身扩散者预后差

(四)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

RS细胞丰富+背景小淋巴细胞减少

1最少见,占HL的5%

%为男性,中位年龄37岁

3常与HIV感染有关

4发生部位:腹部器官,腹膜后淋巴结,骨髓,散在外周淋巴结

%病人为临床晚期,80%有B症状

6形态特点:

1)背景淋巴细胞中含有较多RS细胞

2)可见较多多形RS细胞等,偶有纤维化,

3)大多数病例HIV+,LMP-1+

7侵袭性生长,尤其是HIV+的病例

8应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鉴别。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jbby/6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