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隔解剖及分区
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为界,把纵隔分为上、下两部。近年来将含有很多重要器官的纵隔间隙,称为“内脏器官纵隔”(以往称中纵隔);在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在气管、心包后方的(包括食管和脊柱旁纵隔)称后纵隔,临床上常将两种分区综合来定病变部位。
(二)临床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症状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压迫症状和特殊症状,但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
1.压迫症状常见的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胸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侵多提示肿瘤为恶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这些压迫症状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有密切关系。
2.特殊症状如畸胎类肿瘤与肺、支气管相通时会咯出毛发和皮脂分泌物,胸腺肿瘤可出现重症肌无力,甲状腺肿瘤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部分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有腹泻、腹胀或高血压、面部潮红、多汗等症状。特殊症状对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诊断
1.X线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由于常见的纵隔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因而后前位和侧位胸部摄片往往能够初步判定肿瘤的类别。
2.CT检查可观察肿瘤与附近重要脏器或组织的关系。
3.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为囊性或实质性,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心脏、大血管等的关系。
4.放射性核素扫描非囊性纵隔内甲状腺肿,I扫描多为阳性结果。
5.纵隔镜检查或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仅适用于已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但病理诊断又不能肯定时,有助于确诊后制订非手术疗法方案。
6.颈部或锁骨上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适用于颈部或锁骨上窝有异常肿大的淋巴结或疑为淋巴源性肿瘤的患者。
7.诊断性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尚待确诊的淋巴源性肿瘤。恶性胸腺瘤亦较敏感。
(四)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多数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多数纵隔肿瘤为良性,但手术前有时很难做出肯定诊断,某些良性肿瘤又有恶变的可能;一些囊性肿瘤有继发感染和穿破造成纵隔感染的危险;肿瘤增大会压迫或侵犯邻近重要器官和组织引起并发症或造成手术困难。因此,纵隔肿瘤诊断一经确立,若无手术禁忌,应手术治疗。淋巴源性肿瘤除极个别表现为孤立单个肿块者,一般均不适于手术,应放化疗。
(更多内容详见《张博士医考红宝书外科主治》)
让女人越来越年轻的秘诀卵巢护理让女人今日聚焦骨髓炎的护理常识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