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咳嗽4个月伴痰中带血3个月余1例

病例摘要

主诉及既往史

患者男性,61岁,从事屠宰业,因“咳嗽4个月伴痰中带血3个月余”于年12月3日入院。

年8月患者无明显原因咳嗽、伴少量白黏痰,医院诊断为肺炎,予以美洛西林钠、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天,症状略好转。

9月底患者出现晨起痰中带血,医院就诊。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病灶、双下肺纤维灶,病灶较前有所吸收。支气管镜示右上叶后段黏膜充血明显,管腔通畅,刷检阴性。予以抗感染药(头孢西丁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10余日,仍有痰中带血。

11月底患者出现咯血痰,约50ml,医院行支气管镜活检,未发现恶性细胞,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浆细胞增生性病变。痰涂片示抗酸杆菌、真菌、细菌阴性。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10pg/ml。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饮酒史,吸烟年支。育有1子,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全身未见皮疹。

双侧口腔颊黏膜可见散在白斑。

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侧呼吸动度未见异常,语颤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音。

辅助检查

外院年9月13日-11月6日血常规、肝肾功能、尿粪常规、心肌酶谱、淀粉酶、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抗结核抗体均未见异常。痰涂片未见癌细胞或抗酸杆菌。痰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自身免疫全套阴性。C反应蛋白(CRP)90.4mg/L(9月13日)、30mg/L(9月17日)、11.0mg/L(10月21日)、2.9mg/L(11月5日)。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3mm/第1h(10月21日)、38mm/第1h(11月5日)。血清免疫球蛋白(IgE).9IU/ml。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内多发囊肿、脾内多发病变,考虑脉管瘤。9月13日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阴影(图1),9月17日再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阴影,但较前有明显吸收。

图1

外院年11月22日-12月2日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痰培养、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免疫固定电泳、双侧股、静脉血管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多次痰涂片抗酸杆菌、真菌、细菌阴性,脱落细胞阴性。

血常规示白细胞(WBC)6.7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4.9%、血红蛋白(HGB)g/L、血小板(PLT)×/L。G试验pg/ml(11月23日)、pg/ml(11月26日)。CRP11.6mg/L。淋巴细胞亚群CD.73%、CD.10%、CD.0%。支气管镜示右上叶支气管后支的外分支(B2b)黏膜充血。刷检、脱落细胞阴性。病理活检示黏膜慢性炎症伴浆细胞增生性相关性病变。免疫组化示IgG(+)、IgG4(灶+)、CD79α(+)、CD(+)、CD38(+)、CD3(-)、CD45RO(-)、κ(-)、λ(-)、Ki-%。

本院年12月3日-12月31日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心电图均正常。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阴性。

血常规(12月3日)示WBC5.7×/L、N73.6%、淋巴细胞百分比(L)17.4%。CRP13.4mg/L,ESR55mm/第1h。凝血功能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5.1s、凝血酶时间(TT)13.9s、纤维蛋白原5.8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7.04mg/L、D-二聚体0.34μg/m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抗结核杆菌抗体IgG阳性、IgM阴性。痰涂片示抗酸杆菌阴性,痰细菌为正常菌群,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血免疫固定电泳示IgG、IgA阴性,IgM弱阳性,K弱阳性、L阴性,提示IgM-K型可疑。

腹部B超示肝囊肿;脾脏高回声结节,考虑血管瘤可能;甲状腺左叶结节,倾向良性,甲状腺左叶囊肿伴钙化;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肺换气功能轻度下降,肺小气道提前关闭。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12月31日)示肺泡间隔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灶性区域形成淋巴滤泡,未见明确恶性病变。

免疫组化示组织间质纤维化伴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未见明显恶性病变;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肺泡上皮+)、P40(-)、NapA(上皮+)、LCA(淋巴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上皮+)、CD38(灶+)、P65(少量+)、Ki-%、S-(-)。

胸部CT(12月25日)示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影伴周边炎症(图2),建议活检除外占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12月26日)示右上肺高代谢软组织肿块(标准化摄取值,SUV10.6)伴周围斑片状模糊影(图3)。

图2

图3

讨论要点

患者诊断及诊断思路。

病例特点

1.男性,61岁,慢性起病,病史较长。

2.患者咳嗽4个月伴痰中带血3个月余,抗炎治疗后略好转,但仍有咯血症状。

3.既往史:吸烟年支。

4.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肺部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口腔颊黏膜可见散在白斑。

5.辅助检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阴影,提示炎症;PET-CT示右上肺高代谢软组织肿块。

入院后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完善各项检查。

年1月13日转本院胸外科行全麻下右上肺切除术。术中所见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大小约3cm×4cm×3cm,质硬,边界不清,局部无外侵,叶间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提示为右肺上叶慢性炎症。

手术切除右肺上叶标本1个,距支气管断端4cm见一灰白色区域,范围3cm×2cm,其内支气管扩张,内见脓性分泌物。支气管断端旁找到淋巴结4枚,直径0.8cm~1.2cm。

诊断思路

可能的病因分析

周围型肺癌

相符点:①患者男性,61岁,有吸烟史;②患者出现咳嗽、咯血症状;③胸部CT显示外周占位影。

不符点:①肿瘤标志物阴性,活检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均不支持;②抗炎治疗后病灶逐渐缩小、炎症好转。

结核球

相符点:①患者男性,出现咳嗽、咯血症状;②CT显示右肺上叶后段占位影。

不符点:①无低热、盗汗症状,既往无结核病接触史;②胸部CT未见卫星灶、空洞、钙化灶,肺门淋巴结未见肿大;③实验室检查示痰涂片未见癌细胞或抗酸杆菌,痰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阴性,抗结核杆菌抗体IgG阳性、IgM阴性。

肺炎性假瘤

相符点:①患者出现咳嗽、咯血症状;②胸部CT示单发病灶,周围炎性反应。

不符点:①肺炎性假瘤罕见,一般不侵犯肺组织、胸膜,左下肺多见;②患者胸部CT显示的边界不清;③活检未见肉芽组织、含胆固醇

肺包虫病

相符点:①患者为屠宰业从业者;②胸部CT示单发斑块状模糊影,右肺多见,周边型。

不符点:①肺包虫病患者的胸部CT示病灶为圆形或卵圆形,破裂后可见囊性空洞;②肺包虫病患者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穿刺活检可见囊肿碎片、囊、头节或小钩。

最终诊断

患者男性,61岁,长期吸烟。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阴影,符合肺脓肿好发部位为右肺上叶后段。

回顾患者病史,出现治疗-好转-再治疗-好转的现象(图5),胸部CT、活检、PET-CT均提示炎症改变,抗炎治疗后病灶炎症好转。

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图6),最终诊断为右肺上叶脓肿伴支气管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图6病理切片

来源于中国医学论坛报

点击医脉通呼吸科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zlcl/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