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66岁,9个月前因右耳医院就诊,经活检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同时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医院给予泼尼松90mg/d,复发性多软骨炎和慢性咳嗽症状迅速缓解。激素治疗前,复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病情稳定后,激素逐渐减量。一旦激素减量至30mg/d,患者慢性咳嗽症状即再次出现,但无耳部和鼻部症状。患者起病后6个月再次复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当时泼尼松20mg/d)。
目前患者有干咳,严重度为10分(0-10分,10分最重)。轻度体力活动后即出现呼吸困难。无发热、寒战、鼻后滴流、鼻窦压痛、耳痛、鼻痛、胸痛、咯血、体重下降、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
既往史患者无吸烟史。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无过敏性疾病病史。患者自诉在儿童期有「难治性哮喘」病史,后经治疗后好转,平时无任何呼吸系统症状。
体格检查两肺听诊可及弥漫性湿罗音,呼吸频率正常,指末氧饱和度为91%。其他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结果血常规示:白细胞15.8×/L,中性粒细胞81.3%,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7.1%,嗜酸性粒细胞1.4%,嗜碱性粒细胞0.2%。肺功能示:FEV1为1.94L(66%预计值),FVC为2.66L(68%预计值)。乙酰甲胆碱(16mg/mL)吸入激发试验阴性。
胸片示:右肺上叶(RUL)致密实变影伴空气支气管征(图1)。胸部CT示:RUL致密实变影,左肺上叶弥漫局灶性病变,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图1)。
图1胸部影像学A胸片示右上叶实变。B-D胸部CT示:右上叶实变,左肺上叶弥漫局灶性病变,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B、C为肺窗,D为纵隔窗)
行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树满布多发散在结节和融合斑块状粘膜病变(图2)。只有少部分结节病变出现在软骨上,大多数都与软骨无关。对气管和支气管内病变取活检,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行经支气管肺活检。
图2支气管镜示:气道粘膜(A)、气管(B)、左主支气管上有结节和融合斑块状粘膜病变
对BAL液分析如下:WBC计数4.1×/L,其中嗜酸性粒细胞87%,中性粒细胞29%,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2%。
真菌、抗酸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流感聚合酶链反应阴性,流感、水痘-带状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培养阴性、肺囊虫直接免疫荧光阴性。虽然细菌培养提示有B组链球菌生长,但最后证实为污染。
经支气管肺活检结果见图3A和3B,结节性气管支气管病变见图3C和3D。
图3支气管活检的组织学检查(苏木精和伊红染色)。A肺实质中有大量嗜酸性脓肿(黑圈)(×4);B对图A中画圈的区域放大显示:亮红色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周围有少量纤维蛋白(粉红色无定形结构)包绕(×40);C支气管壁(支气管病变)有弥漫性、混合性炎症浸润(×10);D对图C放大显示:血管内有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黑色箭头),周围存在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40)
对活检标本行格罗克特六胺银染色,未发现真菌。
血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包抗蛋白酶3和抗髓过氧化物酶)、球孢子菌血清学检查、粪线虫菌血清学检查、粪便虫卵、粪寄生虫和尿军团菌抗原检查均为阴性。
最终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累及气道)。
诊断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EP)后,给予患者泼尼松60mg/d。激素使用数小时后患者的咳嗽症状好转,1周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3周后随访胸片示:RUL病变显著缩小。目前给予患者泼尼松30mg/d。计划给予激素逐渐减量,但需密切随访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以避免出现复发。
临床讨论该患者症状不典型(慢性咳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气管支气管粘膜病变是由于嗜酸性脓肿所致)。但是CEP可以解释所有上述表现。
CEP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疾病,常好发于非吸烟者,可隐匿起病,症状持续数月,表现为:咳嗽、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和呼吸困难。目前尚无以单发咳嗽为临床表现的CEP病例报道。
CEP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1-80岁),高峰年龄为40-50岁,女性更常见(女性:男性为2:1)。很多患者有过敏(63%-75%)或哮喘病史(36%-64%)。哮喘也可于CEP诊断17个月后出现。
CEP往往于患者症状加重需药物治疗时才能得到明确诊断。这名患者就是在激素减量慢性咳嗽复发时,才明确了CEP的诊断。
目前对于CEP诊断,尚无统一指南。CEP的常用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并不要求同时满足):隐匿起病、症状持续数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部影像学提示存在外周浸润,BAL液或肺活检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
血液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同时增多并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若胸片提示存在外周浸润,血液/肺组织中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即可诊断为CEP。
值得注意的是,CEP诊断中应选用何种水平嗜酸性粒细胞作为阈值(BALF或外周血)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很多研究中将BAL液中嗜酸性粒细胞40%定义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有学者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6%作为诊断标准。
研究发现,大约14%-22%明确诊断为CEP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6%。5%-26%的CEP患者,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L。这说明即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也不能除外CEP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有研究指出,相比未合并哮喘的CEP患者,合并哮喘的CEP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高。这名患者在本次入院评估前停用了激素,但是激素使用2-4天后即可导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CEP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应对所有可能导致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菌和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CEP患者的肺功能可以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就像这名患者)、两者同时存在或正常。
如何治疗CEP对症治疗后转归良好。全身激素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一般在开始用药12到48小时内,CEP症状消失。影像学异常往往在用药7天内得到改善。虽然部分CEP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但是有时CEP也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目前尚无有效标志物可以预测CEP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CEP复发率在44%到58%之间,常发生于激素停用或减量的过程中。有的患者需要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激素数年,来预防和治疗CEP复发。有回顾性研究指出,合并哮喘的CEP患者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CEP复发率较低。
有研究指出,奥马珠单抗,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E抗体,已成功治疗了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发的CEP患者。
编辑:王妍
呼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