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华山感染病例分枝杆菌家族失之毫厘

编选自《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

病史简介

患者,男,16岁,学生。因“腹泻消瘦1年余,四肢皮疹伴发热近半年”于年10月入院。

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黄稀便,3~4次/d,伴消瘦、纳差,期间曾有发热,具体不详,医院治疗后体温正常,但仍有腹泻。此后因消瘦加重(.6-.11,体重下降15kg),多次住院治疗(具体不详)。住院期间高热1次,血常规示白细胞17×10^9/L,行骨穿,未明确白血病诊断,经治疗后腹泻症状未控制。出院后患者胃纳渐佳,体重增长8kg。

年5月,患者四肢逐渐出现散在丘疹样结节,伴疼痛,首发部位不详,以双下肢为重,外院皮肤科病理示炎性肉芽肿,予外用药物治疗(盐酸阿莫啰芬乳膏等)治疗效果不佳。后患者出现间歇性夜间发热,Tmax39℃,伴游走性关节疼痛(腕、肘、膝、指关节),未予特殊处理,次日早晨体温可恢复正常。

年8月,患者热峰转至傍晚4-5时,半小时内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发热与皮疹无明显相关。3个月内患者消瘦5kg。外院就诊,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抗感染,并行肠镜检查,病理提示为分枝杆菌感染,故予抗痨治疗11天,发热腹泻无缓解。此后外院皮肤科组织液(左小腿、左膝)检查示麻风杆菌4+,组织活检示分枝杆菌、奴卡菌感染可能大,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左手报告麻风杆菌,右手结果分枝杆菌,到底什么关系?

TIPS

分枝杆菌与麻风杆菌的关系:

分枝杆菌属包括MTB复合群、麻风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细长、略带弯曲,常呈束状排列。革兰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它是典型的胞内菌,患者渗出物涂片中可见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于细胞内。这种细胞的胞浆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这与结核分枝杆菌区别有重要意义。

入院体格检查:

HR:次/min,营养差,发育欠佳,四肢皮肤可见散在丘疹样结节,伴有结痂、破溃(图1),左胫前有活检伤口,约3~4cm,略红,无渗出、流脓。余未发现阳性体征。

图1四肢皮肤表现(散在丘疹样结节,伴有结痂、破溃)

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4.79×10^9/L,红细胞4×10^12/L,血红蛋白g/L,中性细胞52%,淋巴细胞42%,血小板×10^9/L。

电解质:K2.9mmol/L

尿常规/粪常规及隐血/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TBNK/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心超/腹部超声/头颅MR:未见明显异常。

骨穿:增生性骨髓象、粒系比例稍减少且左移,部分伴退行性病变。NAP积分增高。红系较增生,铁染色示内外铁均不低。片上成堆及大簇的血小板多见,还可见少量异形淋巴细胞,偶见噬血细胞。

骨髓活检:骨髓活检示7~8个髓腔,造血细胞约占20%,巨核细胞可见,各系造血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骨髓再生功能低下,髓系减少为主。

肠镜:如图2所示。

图2肠镜表现(所见盲肠、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均可见多发半球状息肉样增生,直径约4mm×5mm大小,表面光滑,色如周围黏膜)

入院后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大,即予克拉霉素、利福平以及乙胺丁醇治疗,仍有持续性发热,伴畏寒、寒战。加用甲强龙后体温高峰较前下降,但持续性低热,使用消炎痛栓对症处理。因反复游走性关节疼痛,我科予以行骨关节片、PET/CT检查。

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X片:双侧肘关节、双侧膝关节诸骨骨质疏松;双肘关节、膝关节及双侧胫骨下段多发囊状低密度灶,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请结合其他检查。

PET/CT:四肢皮肤多发结节影及骨骼多发低密度影FDG代谢异常增高,双侧锁骨区、纵隔内及腹膜后淋巴结影FDG代谢异常增高(图3)。

图3PET-CT表现(下肢皮肤多发结节影及骨骼多发低密度影FDG代谢异常增高)

入院2周后,外院皮疹培养鉴定和我科皮肤脓液PCR测序比对均提示为鸟分枝杆菌。药敏结果示:对异烟肼、克拉霉素、莫西沙星、利福喷丁、利福平敏感。故播散性鸟分枝杆菌病诊断明确,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考虑到患者未成年,暂不使用莫西沙星,更改方案为异烟肼、克拉霉素、利福喷丁。患者皮肤脓肿样表现明显好转(图4),体温控制尚可后出院。

图4皮肤脓肿样表现明显好转

非结核分枝杆菌,你了解多少?

TIPS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分枝杆菌属内除MTB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迄今为止,共发现种NTM和13个亚种,大部分为腐物寄生菌,仅少部分对人体致病。

Runyon分类法根据该类NTM菌群在试管内的生长温度、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及色素产生与光反应的关系等,将其分为4组。其中鸟分枝杆菌为III组,不产色菌,即无论光照与否,菌落均不产生色素,也可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但此后患者又反复因低热或腹泻入院,改方案为克拉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布汀四联治疗;甲泼尼龙减量为4mgqdpo。年1月复查肠镜示:全结肠直肠多发息肉样增生,较10月肠镜结果有明显好转。但是,直肠组织送检组织培养示找到抗酸杆菌4+,故继续该方案治疗,加用米雅、美沙拉嗪等药物对症支持。年6月下旬,因患者使用异烟肼、克拉霉素、利福布汀、乙胺丁醇等联合治疗方案抗分枝杆菌治疗后仍时有腹泻,结合既往药敏结果,对喹诺酮类敏感,且喹诺酮类及利奈唑胺组织浓度高,经家属知情同意,加用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治疗,患者腹泻较前好转,大便成形,至此,体重增加10余斤。故年8月转为利福布汀、异烟肼、克拉霉素、乙胺丁醇继续治疗,定期随访。年8月我院复查肠镜全结直肠粘膜未见异常,考虑抗分枝杆菌治疗(截至此时疗程两年)效果好,但患者查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较低,考虑存在免疫缺陷可能,故嘱继续抗分枝杆菌治疗,当地随访,年2月抗分枝杆菌治疗总疗程两年半予以停药。目前,患者体重较治疗前增加50余斤,身高增长10余公分,学习及生活均恢复正常。

鸟分枝杆菌感染诊断妥妥滴,趁热打铁,来个小结!

TIPS

鸟分枝杆菌病:

鸟分枝杆菌病是由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avium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zlcl/5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