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病例讨论07纤维素性纵隔炎

患者女性,70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呼吸困难3年余,加重1月”于-9-:00入院。

现病史

10余年前患者反复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状痰,偶为黄粘痰,伴有活动后喘息、气促。上述症状多于受凉感冒后反复发作,症状逐年加重。近3年来患者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活动受限,偶伴咳嗽、咳痰,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夜间喜高枕卧位,5月前患者因呼吸困难加重,查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mmHg,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后给予波生坦mgbid联合西地那非25mgbid治疗,出院后上述症状仍反复出现。

既往史

2型糖尿病病史20年。结核性胸膜炎病史10年,予以抗痨治疗1年半后停药。有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控制良好。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否认其他病史。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

个人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70mmHg,呼吸运动增强,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胸骨无叩痛。双肺叩诊清音,双下肺可闻及干湿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P2>A2。腹部查体(-)。肠鸣音4-5次/分。无下肢静脉曲张,双下肢轻度浮肿。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尿便常规、凝血功能、风湿免疫指标、血肿瘤标记物基本正常;痰、血病原学培养和病原学标记物基本正常;结核检测(-);

B-型钠尿肽:pg/ml

呼吸

血气分析:PH7.,PCO.6mmHg,PO.2mmHg,HCO3-22.6mmol/L

肺功能:FEV.9%,FEV1/FVC61.33%,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血管超声:左侧颈动脉局部粥样硬化;肾动脉硬化;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下肢静脉血流通畅。

心脏超声:三尖瓣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重度),右心扩大,右室壁稍厚,左右肺动脉起始段增宽。

CTPA:肺动脉高压;右肺上叶中叶动脉、右肺下叶背段动脉显示不清,考虑动脉闭塞双肺感染,双肺上叶为著。(影像所见夹杂陈旧病变与新近感染,陈旧病变与结核有关,伴多发支气管狭窄)右肺上叶陈旧病变。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钙化。左侧胸腔积液。

双肺血流灌注+通气显像:

1.右上肺及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后基底段多发血流灌注受损,通气功能部分未见明显受损,考虑肺栓塞可能(高度可能)。

2.左肺上叶尖后段、左肺下叶背段、外基底段血流灌注及通气功能均受损。

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28(59)mmHg,全肺阻力达因单位(12.7Wood单位);肺动脉造影示右肺动脉主干扩张,上叶各支未见显影,降支重度狭窄,中叶支和内底支纤细;左肺动脉降支开口处明狭窄,远端血管扩张,下舌支和前支显影差,肺动脉瓣返流。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检查,鉴于存在显著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给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氨溴索静点祛痰、依诺肝素钠抗凝、胰岛素控制血糖和口服利尿剂利尿治疗,后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术示重度肺动脉高压,双肺多支肺动脉闭塞和狭窄,继续予雾化吸入、抗凝、改善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

住院期间组织多学科讨论,基于患者既往多年结核病史,存在多发肺血管受压闭塞、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疗效欠佳,故考虑肺动脉高压病因考虑为结核所致的纤维素性纵隔炎;鉴于患者肺部血管炎性病变,血沉增快,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肺内病灶较年和年进展,尽管痰菌检查阴性,仍不除外浸润型肺结核,故加用抗结核口服、保肝、保护胃粘膜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

肺动脉高压

纤维素性纵隔炎所致可能性大

WHO功能分级IV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1型呼吸衰竭

浸润型肺结核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2型糖尿病

治疗

抗炎:醋酸泼尼松片25mgqd;

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

慢阻肺:信必可、思力华、沐舒坦;

利尿:呋塞米20mgbid,螺内酯40mgbid;

其他:双环醇片25mgtid、钙尔奇D片mgqd,胰岛素治疗;

-9-21胸部CT

-11-24复查胸部CT

转归

患者3个月后复诊,气短症状显著好转(好转程度可谓出乎意料),复查影像学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无明显气短症状。

启示

纤维素性纵隔炎(fibrinousmdiastinitis)是一种少见病,指纵隔中无细胞成分的胶原和纤维组织良性增生,压迫上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和气管等纵隔结构。主要病因是真菌感染,美国以组织胞浆菌感染多见,结核感染是第二位病因。继发于结核感染的纵隔纤维化多表现为纵隔淋巴结增大,纵隔纤维化相对较轻,CTPA显示肺动脉及气道周围多发软组织影,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多发狭窄,肺动脉狭窄是纤维素性纵隔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患者多死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这是一例以肺动脉狭窄或闭塞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临床并不少见,在寻找病因时往往困难,单纯肺通气/灌注显像经常被误诊为肺栓塞。本例患者的肺动脉狹窄的病因首先考虑纤维性纵隔炎。此患者既往有结核感染病史,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广泛钙化影,提示诊断为结核所致的纤维素性纵隔炎,经抗结核治疗3月后复查胸部CT示右肺阴影明显吸收,右肺门淋巴结钙化明显,患者活动耐量明显改善,支持结核所致的纤维素性纵隔炎诊断。另外患者症状的改善与利尿、支气管扩张剂等的综合治疗也有关系。

纤维素性纵隔炎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肺血管自身炎症可能起着一定作用,抑制自身炎症可能对疾病发展产生有益影响。当然,该患者的随访时间尚短,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故仍维持目前治疗,如果后期仍有症状,右肺动脉主干局限狭窄可考虑介入治疗,有助于缓解肺动脉高压导致的症状。

参考文献

[1]陈文慧,杨媛华,王晓娟等,三例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国际呼吸杂志,(23):-。

[2]RossiSE,McAdamsHP,Rosado-d-ChristnsonML,t,al,Fibrosingmdiastinitis.Radiographics.May-Jun;21(3):-57.

[3]AtasoyC,FitozS,ErguvanB,tal.Tubrculousfibrosingmdiastinitis:CTandMRIfindings.JThoracImaging.Jul;16(3):-3.

作者:陶新槽、谢万木

来源:中日肺血管病多学科会诊平台









































白内障nbsp金度清眼贴送给老
心理养生杂谈十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jbby/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