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神经内科随笔23神经科临床定

正如前几篇所说,我们通过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推测其可能的病变部位,此为传统的临床定位诊断,此后需动用相应的辅助检查予以印证并进一步提供定性诊断的线索,在定位诊断上升华为综合定位诊断。

对于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性病变,必须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予以证实,对于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则需应用神经电生理予以明确,而对于皮层刺激性病变或弥漫性抑制性病变,则需应用脑电图检查予以证实。

按照其他专科的常见情形,总能从辅助检查发现患者症候的对应性病变,这无疑是让医患皆大欢喜的。然而,神经科疾病偏偏要彰显它的复杂性和“高大上”的专业性,临床定位诊断与辅助检查并非完全平行,有时候病人有症候,有临床定位,但没有明显辅助检查的异常;反之,有时候病人有明显辅助检查异常,而没有临床症候。

以MRI为例,与临床定位不符的情况可分为“有病无像和有像无病”两类,第一类主要是病人有临床症候,但影像学未有提示,包括以下可能:

1、成像条件所限,比如发生于脑干的急性腔梗,由于层太厚以至于木有扫到,引起假阴性;

2、判读者由于工作繁忙而漏报,而临床医生不能独立阅片,引起人为的假阴性;

3、由于病理过程本身所致不会在影像上留下明显痕迹,比如TIA、某些变性病或非特异性小脑炎等。

第二类是病人有明显影像学发现,但临床症候不明显,这主要指一些位于“静区”或特殊的病变,比如多发性硬化,其脑内的多发病灶能产生明显临床表现的仅占15%左右,大多是亚临床的。从这点来说,MRI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的病变,为临床定位诊断补充额外的信息。

对于神经电生理,情形与MRI类似,分为”有病无电和有电无病“。“有病无电”的典型可见于感觉神经或植物神经小纤维的病变,病人有明显的感觉异常主诉或植物神经症状,但普通的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不能发现其病变,造成临床和电生理的脱节,此时如若不能进行深入的检查,比如感觉定量测定或皮肤活检,只能以临床为主做出定位诊断了。

大家都很了解“有电无病”,即为临床上病人没有明显问题,但电生理已予以反映。比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新的Awaji诊断标准中,即使医生在临床上木有发现病人有某一区域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如果在电生理上发现有神经源性损害,其价值等同于临床发现,由此可见,电生理的亚临床发现意义重大。

再比如重症肌无力,病人可以没有肢体无力的主诉,查体也难有阳性发现,但低频重复电刺激可测出上肢神经阳性,此亚临床发现也应有意义。但目前MG的临床分型中并未包括低频重复电刺激的解读,参照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标准的演变,可能将RNS阳性发现列为MG临床分型的参考依据只是假以时日的事了。

对于脑电图,大致情形相似。病人有明显的癫痫发作,但非发作时的脑电图可能是正常的。而有的病人脑电图依然可以发现尖波和棘波,但临床上木有癫痫发作。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临床定位诊断和相应的辅助检查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印证,我们应该重视它们的互相补充作用。在临床上我们大致会遇到四种情形:

1、临床定位诊断与辅助检查结果高度一致,此时辅助检查发挥的是印证,比如大多数时候的脑梗塞、脑出血;

2、临床定位诊断与辅助检查结果部分重叠,此时应将两者进行重叠相加,比如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

3、辅助检查为阴性,不能印证临床定位诊断,此时以临床定位诊断为主,比如多系统萎缩、非特异性小脑炎等;

4、辅助检查阳性,而病人没有临床症候,此时应谨慎解读辅助检查的结果,比如不明临床意义的脑白质病变、无癫痫发作的异常脑电等。

总而言之,临床医生的核心本位是“临床”,我们必须以病人的症候为中心,进行临床定位诊断,辅以辅助检查进行验证以及补充,达到“求同存异”的境界,最终目的是为了明确病因和缓解病人的症状。

我们既不能掩耳盗铃脱离临床而盲目依赖辅助检查,也不能夜郎自大死抱狭隘的临床所见而忽略辅助检查给予的提示。我心目中的神经科医生是能将传统推理和现代检查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医生,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共勉!

------------------------------------

其他更多“神经内科随笔”请访问丁香园网站神经内科版块!!

“神经内科随笔”系列版权归“丁香园”和“神经科的那些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jbby/4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