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科室简介四

走近科学

生命之针

早在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就以“生命之针”为题,报道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CT介入诊疗研究室专家李振家博士运用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肿瘤的事迹。电视报道还没结束,研究所的值班电话就响个不停,此后,每天都有五六百个咨询、求助电话打进来,有的患者打不进电话,就直接坐火车、飞机赶来求医。而前来医院宣判无法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小小一枚生命之针,使许多病人看到生的希望。山东平原县的一名胰腺癌患者,曾治病跑遍了上海、医院,医生都束手无策,医院为他实施手术,但打开腹腔后因无法手术而不得不放弃,医生无奈地告诉他最多只能活3个月,而剧痛让他痛不欲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老乡那里得知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能治他这种病的消息后,立即来到济南。李振家为他治疗后,奇迹出现了—3天后,他就感觉不到疼痛了,不久,病灶渐渐变小,最终消失了。

这是怎样的一个医疗团队、又有着什么神奇妙方竟然能使身患绝症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还能让央视栏目如此青睐,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CT介入诊疗研究室专家手术中

科室简介

科室概况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CT介入诊疗研究室是全国最早单独成立的CT导引微创诊疗科室,拥有德国SIMENSSOMATOMDefinitionASCT及导航系统、珠海和佳TPS计划治疗系统、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设备、美国Endocare四代氩氦刀、北京Welfare射频消融仪、北京恒福思特微波消融仪、南京庆海微波消融仪、体腔灌注热疗机、臭氧治疗仪、穿刺活检及引流器械等世界先进的医疗设备。该研究室率先在国内开展的多项肿瘤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CT导引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I粒子植入术及胰腺癌微创综合治疗技术已日臻成熟。研究室主任李振家博士完成的“人工气胸后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可行性研究”首次完成了全组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突破了这一医学界的“禁区”,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CT介入诊疗研究室近年来年均接诊余人次,年均手术余台,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肿瘤微创诊疗的重点科室。

科研与教学

近年来,CT介入诊疗研究室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8名、进修人员10余名,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SCI收录3篇),主编专业著作2部、参编4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或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另外,研究室人员多次参加国际性及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应邀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并作专题报告或大会发言6人次。

专家团队

李振家,山东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介入病房主任,CT介入诊疗研究室主任。泰山学者核心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学组主任委员、山东省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委员会常委、北美放射学会会员、国际冷冻治疗协会会员。发表国内外论文47篇,论著5部,主编了目前国内外最全面的CT导向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万字),科研成果5项,目前承担科研课题4项。

窦卫涛,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编著作1部,论文10余篇,多次在北美放射学年会做专题发言。

韩旭健,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所党委第三党支部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编著作1部,论文10余篇,多次在北美放射学年会做专题发言。

史宏璐,住院医师,医学博士,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现任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心胸专业委员会秘书,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及参译专业书籍各1部,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多次在国内外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开展的工作

1.全身各部位病变组织穿刺活检及术前导航标记;

2.全身各部位恶性实体肿瘤综合微创治疗:近距离插植放疗(I粒子植入)、间质化疗、消融治疗(射频、微波、激光、氩氦刀)等;

3.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4.囊肿及脓肿抽吸、引流及硬化术;

5.椎体成型术;

6.恶性胸、腹水灌注化疗;

7.神经阻滞等。

▲党委书记马成顺接受病人家属(十八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陈某)献给CT介入诊疗研究室的锦旗

病例展示

病例一

患者,女,49岁,因“咳嗽、低热1月余”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且部分融合,符合晚期恶性肿瘤表现。肿瘤科医生建议为获得更好治疗,须获得病灶组织已明确病理类型,但该病人病灶位于心脏及大血管、气管周围,获得病灶组织困难,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行外科手术。患医院,均得到上述建议。正当患者及家属绝望无助的时候,一位影像科专家建议患者请李振家主任会诊。李主任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表现,建议患者行人工气胸后CT导向下纵隔占位穿刺活检术。该技术为李振家主任国内首创,突破了纵隔区域病灶活检这一医学界的“禁区”。患者仅住院2天就顺利完成活检治疗,而最终结果为肺结核。目前患者经抗结核治疗,症状完全缓解,病情稳定。

▲术前CT检查

▲术中

病例二

患者男,72岁,因“咳嗽、胸闷2月余,声嘶1周”就诊我院,CT检查示符合左肺癌表现,再行纤支镜检查病理:鳞状细胞癌。因肿瘤体积大,累及多根大血管及气管,手术治疗须行左肺切除。考虑患者年龄大,风险高,患者及家属拒绝行外科治疗,慕名来我所请李振家会诊。李振家主任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表现,建议患者行CT导向下左肺癌I粒子植入术治疗。患者经入院治疗1周,顺利出院,术后1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年复查CT示病灶缩小至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治疗前CT: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红框内显示);左肺动脉受压变细(橘红色箭头)

▲术后1年CT:左肺肿瘤基本消失,仅见粒子影(绿色箭头);受压变细的左肺动脉恢复正常(蓝色箭头)

病例三

患者男,45岁,因“腹痛、纳差2月余”就诊我院,CT检查示符合胰腺癌表现。胰腺癌起病隐匿、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效果差,生存率低,号称“癌中之王”。患者确诊后就诊肝胆外科,但因病灶位于胰头区,病灶累及周围多根血管,已无法手术切除。该病情一般生存期仅为3~6个月。患者及家属经外科专家介绍,就诊我科。李振家主任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表现,建议患者行CT导向下胰腺癌I粒子植入术治疗。患者经入院治疗1周,顺利出院,术后2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复查CT示病灶控制良好,患者病情稳定。

▲术前:病灶位于胰头区,周围累及多根腹腔动脉血管

▲术后1年,复查CT,病灶控制良好,患者病情稳定

病例四

患者女,9岁,因“步态不稳3月”就诊我院。患儿半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疼痛,夜间加重。未予特殊治疗,3月前出现步态不稳,医院以“慢性骨髓炎”治疗效果欠佳。后经我院影像专家会诊为:骨样骨瘤。该病为良性肿瘤,但对小儿患者如不积极治疗则可影响患病肢体发育异常。本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切除创伤大、恢复慢且易复发。李振家主任根据自身科室技术优势,采用CT导向下激光消融治疗术,在小儿骨样骨瘤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该患儿经入院治疗5天,顺利出院,术后1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复查CT示病灶消失,患儿活动正常。

▲术前:病灶位于左侧股骨颈区域,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

▲术后1年:周围软组织肿胀吸收消失,骨质基本恢复正常

(文/CT介入诊疗研究室图/史宏璐编辑/办公室)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lcbx/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