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淋巴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6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往期回顾:

“检验细胞形态学之家”历史图文目录

“捷达杯”全国血液系统疾病技能大赛的答案来了!

原始细胞有穿凿样空泡者都是burkitt吗?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合集

淋巴瘤伴HLH合集

ANKL伴HLH一例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1)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3)

王蓉、王琰和王慧,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建富,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姝*,苏医院检验科

郑潇寒,南京医院,医院检验科

通过血液科实验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医院血液实验室升格为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可喜可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泰州市兴化市书画院谢佳银院长

前言

1.每个细胞均为富含生命的个体,读懂它,你将收益无穷。读不懂,它“坑”的就是你。

.细胞形态千变万化,临床也千变万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敢变化的。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不惊、不慌和不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脑中无病,便无病。即脑中要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等,你才能给出精准诊断。这要靠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张建富于江苏南京

01年1月8日

01-11-10病例讨论

一、病史简介

患者殷某某,女,74岁。00-1月自觉颈右侧出现肿块,后进行性增大至碗口大小,质地偏硬,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口咽部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病变伴两侧颈旁、颌下及锁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01-0-19患医院,于-局麻下行颈右侧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HE染色示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瘤不排除。待免疫组化确定性质。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近期无发热盗汗,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细胞化学染色

老师们的讨论

医院-温凌玉:

今天的病例患者女,74岁。主诉口咽部、两侧颈旁、颌下及锁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颈右侧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示淋巴瘤待排。血常规:白细胞3.65×10^9/L,红细胞3.84×10^1/L,血红蛋白g/L,血小板86×10^9/L。体格检查:患者近期无发热盗汗,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周血及骨髓图片可见一类异常细胞,比值明显增高,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胞核可见凹陷、切迹,偶见杯状核,核染色质疏松,有厚度感,核仁1-3个,多较清晰,胞浆量少,呈蓝或淡蓝色,偶见嗜天青颗粒及空泡、空晕,骨髓图片粒系细胞罕见,红系偶见散在幼红细胞,血小板小簇、散在可见,骨髓图片中散在可见蓝、淡蓝色浆质体,周血、骨髓细胞形态结合患者颈、锁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轻度减低,血小板降低,考虑AL(ALL?)或淋巴瘤白血病方向,后完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医院-黄兴琴:

今日病例分析

一、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后逐渐增大,行CT检查,口咽部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病变伴两侧颈旁、颌下及锁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行颈右侧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HE染色示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瘤不排除。待免疫组化确定性质。从临床和检查结果来看,均提示淋巴瘤可能。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分类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增高,分类淋巴单核高,且原始细胞占0%,提示白血病。

生化检查:低蛋白,LDH增高,提示营养不良或肿瘤负荷重。

三、形态分析:

血片:可见异常细胞,形态同髓片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大量异常细胞,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胞浆少,偏蓝,可见空泡,核椭圆,可见凹陷,厚实感,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清晰可见,考虑淋巴瘤细胞。比例目测>5%。

四、综上所述诊断为:

1、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建议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江医院-严妍:

1.病史:女,74岁。00-1月自觉颈右侧出现肿块,后进行性增大至碗口大小,质地偏硬,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口咽部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病变伴两侧颈旁、颌下及锁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01-0-19患医院,于-局麻下行颈右侧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HE染色示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瘤不排除。自身类B症状不明显的,淋巴瘤/白血病可能大。

.血常规:正细胞正色素轻度贫血,PLT稍减低,WBC正常参考值范围但L%及单%增高,需镜下确认细胞性质。

3.生化:LDH和HBDH升高明显,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其余指标无特异性。

4.血象:见一类原幼样异常细胞,核仁明显1-个。

5.髓象:见一类大小悬殊的原幼样异常细胞,目测比例70%左右,该类细胞体积由小至大,悬殊较大,圆形类圆形,少部分稍欠规则,胞浆少,部分有小拖尾;胞核圆形类圆形,少部分稍欠规则;染色质有一定厚度感,较淋系偏细致,核仁巨大而明显1-3个。

6.综合考虑:

1)淋巴瘤白血病(弥漫大B可能)

)AL(类型待定)

需要结合病理,流式,基因,染色体进一步分析诊断!

医院-陈锐:

今日病例:(11.10):

1、临床病史:老年女性患者,因右颈部出现包块,质地硬并进行性增大。此肿块来者不善,一般良性肿块活动性大,质软,对症治疗会明显回缩。此肿块质硬,进行性增大,不排除淋巴瘤或实体瘤淋巴结转移。后来做CT证实恶性病变。患者于月日行淋巴结活检,不除外淋巴瘤。患者目前一般可,但颈部及颌下、锁骨区淋巴结肿大,需要高度怀疑淋巴瘤。

、辅助检查: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伴单核细胞比例增高。阅片原始细胞多见。故考虑AL。生化结果提示:低蛋白血症,示肝损。LDH及HBDH升高提示疾病进展。

3、血片及骨髓涂片:阅片,见一类异常细胞,胞体中等大小,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厚实,核仁清晰可见。胞浆深蓝色,量少,未见明显颗粒。此细胞是淋巴瘤细胞。结合病史及细胞形态,考虑为淋巴瘤白血病。需要结合化学染色(MPO、PAS)证实。最终需要结合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综合诊断。

高晓鹏-医院:

老年女性,颈右侧肿块进行性增大至碗口大小,质地偏硬,这样的淋巴结肿块往往提示恶性,也可能是实体瘤。CT检查口咽部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病变伴两侧颈旁、颌下及锁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两个月后颈右侧淋巴结切除活检示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瘤不排除。活检已经提示淋巴瘤方向,再加上患者多发淋巴结的体征,还是考虑淋系肿瘤,前体还是成熟?

血常规淋巴和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轻度贫血,轻度血小板减少,镜检核实原始细胞多见。生化HBDH、LDH轻度增高,低蛋白血症,肾损,高糖。

血片及骨髓见同一类原始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胞浆少至中等,染淡蓝色或蓝色,少量空泡,核形类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较粗显幼稚感,有切迹、凹陷,个别似杯口形态,部分核仁可见,判读为淋系肿瘤细胞。

本例形态学报告淋巴瘤/白血病,建议结合骨髓活检及ICM。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

一、细胞形态学:

1.淋巴瘤白血病

.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二、骨髓病理:

B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

三、免疫分型:

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起源)。大家看,若该患者CD10阳性,该免疫分型可能会报告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起源)。

四、细胞遗传学:

常规染色体示复杂核型。

五、分子生物学:

7种淋巴瘤NGS,TP53阳性。

六、淋巴结病理:

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见报告及临床分析)。

综上检测结果,该患者为大B细胞淋巴瘤,因广泛浸润外周血和骨髓,现应为淋巴瘤白血病。

群里参加讨论的老师和同学给出了明确诊断和精彩分析。从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外周血常规,尤其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生化检查及骨髓细胞形态均指向淋巴瘤。

我就不再赘述。

请大家注意该患者淋巴结肿大3月余,医院就诊,也行了外周血常规检查,患者白细胞总数虽较低,但能见到异常细胞。若患医院能在外周血涂片中检出和辨识出异常细胞那不就能早一点给出明确诊断吗?

各类检查报告↑由于系统问题,部分报告不显示数字

01-10-13病例讨论

一、病史

患者吴某某,男,57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以中上腹为主,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医院,胃镜示:复合型溃疡(活动期)。病理示:粘膜慢性炎。予以对症治疗,腹痛无明显改善。06-01日PET-CT示:左上腹局部肠管管壁增厚,FDG代谢增高。食管旁、心底部、肝胃间隙,肠系膜根部、胰头周围、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SUVmax7.4)。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查体:精神可,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约*cm大小,无压痛,活动性尚可,近期体重减轻约3kg。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如下: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细胞化学染色

老师们的讨论

谢祖林-医院:

患者,男,57岁,病史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但血片可见原始细胞,结合临床需考虑血液系统疾病,骨髓涂片可见少量分类不明细胞,该细胞胞体偏大,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染色质稍粗,可见凹陷扭曲,核仁1-4个;胞浆量中等至多,蓝色或灰蓝色,内可见粗大均一颗粒及空泡,有拖尾现象。结合临床,个人觉得该类细胞不像原发骨髓,多考虑骨髓侵犯,偏向淋巴系统疾病(淋巴瘤?),需待化学染色进一步鉴别。目测该类细胞比例不超过0.0%,多考虑为淋巴瘤骨髓侵犯,建议结合骨髓活检,免疫分型、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结果进一步鉴别诊断,如果有条件做淋巴结活检进一步诊断。

医院-卢晓:

一、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中老年男性,因“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以中上腹为主”收住入院。

该患者病史中,复合型溃疡(活动期),粘膜慢性炎,左上腹局部肠管管壁增厚,胸腹腔内多器官FDG代谢增高。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近期体重减轻约3kg,若体重半年之内减轻10%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综上临床:患者病程较长,病程中虽无发热、盗汗,但多发淋巴结肿大,体重有减轻,应向淋巴瘤方向考虑。

二、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三系正常,机器分类中单核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稍高,应需复片确认各系细胞形态性质。

生化检查,肝损,高LDH、HBDH,与疾病进展有关。

铁蛋白本身属于炎症指标。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在感染以及无菌性的炎症,包括肿瘤的患者,铁蛋白都可以明显增高,此患者升高,疑为与肿瘤(淋巴瘤)有关系。

三、形态分析:

血片中散在分布着一类异常细胞,形态同骨髓。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见到散在分布的异常细胞。该类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浆量多少不一,浅蓝色或深蓝色,偶见颗粒,部分偶见“拖尾”状;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凹陷,核染色质粗糙,核仁可见1-3个。

根据此细胞形态特征可以判读为淋巴瘤细胞,据目测该细胞所占比例0%。

四、综上所述

该患者细胞形态学可诊断为:

1.淋巴瘤骨髓浸润

.建议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温凌玉-医院:

今天的病例患者男,57岁。主诉: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以中上腹为主,与进食无明显关系。血常规:白细胞8.31×10^9/L,红细胞4.36×10^1/L,血红蛋白15g/L,血小板×10^9/L。体格检查:精神可,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约*cm大小,无压痛,活动性尚可,近期体重减轻约3kg。周血及骨髓图片可见一类异常细胞,比值不高,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多偏大,胞核圆、类圆形,可见凹陷、切迹,核染色质疏松,有厚度感,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少或适中,呈蓝、淡蓝色,部分细胞浆中可见嗜天青颗粒,偶见空泡及拖尾现象,骨髓粒系比例略高,各期粒细胞均见,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增粗,可见空泡,嗜酸粒细胞可见,骨髓红系幼红细胞可见,比例减低,血小板成簇、散在可见,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结合患者临床腹痛、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B瘤?),LDH、HBDH增高,铁蛋白明显增高考虑淋巴瘤骨髓浸润方向,后完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刘苏婉-江苏医院:

今天的病例讨论病史分析:男性老年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胃镜示:复合型溃疡。病理示:粘膜慢性炎。予以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后PET-CT腹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上腹局部肠管管壁增厚,FDG代谢增高,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这个结果提示淋巴瘤侵犯。体格检查: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近期有体重明显减轻,属于淋巴瘤B症状之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嗜酸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高,有轻度贫血,血小板增高。生化检查提示LDH增高,肝功能异常,铁蛋白增高,同样提示肿瘤、淋巴瘤可能。细胞形态: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异常,胞核不规则,有折叠、凹陷,染色质成熟。骨髓中淋巴细胞增生活跃,可见一类淋巴细胞胞体大,可见拖尾,胞浆中有颗粒、空泡;胞核折叠扭曲形态不规则,偶见核仁。结合上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为淋巴瘤骨髓浸润,建议免疫分型、分子生物、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

一、细胞形态:

1.淋巴瘤骨髓浸润

.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二、免疫分型:

成熟T细胞淋巴瘤。

三、骨髓病理:

T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

四、淋巴结印片:见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五、细胞遗传学:

常规染色体未见异常。

六、分子生物学:

IGH、IGK和IGL正常,TCRβ基因突变阳性。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该患者为淋巴瘤,且为T细胞淋巴瘤,同时伴有骨髓浸润。诊断明确。

群里参加的老师和同学给出的诊断明确,分析病史和把控细胞的能力惊人。

一、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这里要想到脾脏肿大肿大问题,也要想到胃部疾病及胰腺疾病。患者检查了胃镜示复合型溃疡(活动期),注意,可以引起疼痛。病理示粘膜慢性炎,未提及异常,予以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说明单纯用胃炎不好解释,后PET-CT示:腹部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区域FDG代谢增高。查体: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无压痛的肿大淋巴结,近期体重减轻约3kg。综合临床,病程长,无痛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体重减轻,淋巴瘤不能排除。

二、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提示:血常规仅血小板增高,机器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偏高,过敏?寄生虫?当然,有些淋巴瘤也有伴嗜酸增高。单核偏高,应复片确定性质及骨髓穿刺。

生化检查:提示肝损,高LDH,铁蛋白增高,与疾病进展有关,多见于恶性血液疾病,包括淋巴瘤。

三、形态分析:

血片:偶见异常细胞,考虑淋巴瘤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异常细胞可见,该类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可见长拖尾;胞浆量多少不一,浅蓝色,偶见颗粒及空泡,胞核大或不规则,可见凹陷,核染色质粗糙,核仁可见1-3个。考虑为淋巴瘤细胞,目测该细胞所占比例0%,且至少>3%。

四、综上所述

骨髓报告淋巴瘤骨髓浸润合情合理。至于是B,还是T?这时要结合免疫分型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各类检查报告:

01-10-18病例讨论

一、病史

今天的病例讨论如下,患者卢某,女,8岁,01-04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不详,伴畏寒、寒战,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医院输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04-18医院就诊,CT示:双肾结石;左侧肾门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伴所见左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建议泌尿系增强检查。遂于04-19收住泌尿外科,肾脏MR(平扫+增强):1.左肾下极病变及腹膜后病变,建议穿刺活检;.腹腔积液;3.左肾肾积水,左侧输尿管腹段及左肾异常信号灶,转移灶?患者入院仍有反复高热,Tmax40.6℃,出现肉眼血尿,偶有左下腹疼痛。04-6血常规示:WBC6.50×10^9/L,NE3.06×10^9/L,Hb99g/L,PLT0×10^9/L。现为进一步诊疗就诊我科,病程中,患者反复发热、畏寒,无咳嗽、咳痰等不适,睡眠可,纳差,近期体重尚平稳。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老师们的讨论

南京医院-张露:

今日病例,青年女性,4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医院输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4.19泌尿外科肾MR示左肾下极病变及腹膜后病变,建议穿刺活检;.腹腔积液;3.左肾肾积水,左侧输尿管腹段及左肾异常信号灶,转移灶?患者入院仍有反复高热,出现肉眼血尿,偶有左下腹疼痛。4.6血常规可见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病程中患者反复发热、畏寒,此症状与淋巴瘤B症状相似,但是不除外有肿瘤可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异常,但是血小板是明显减少的,且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应及时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生化检查可见有明显的转氨酶升高和胆红素的升高,提示有肝损,乳酸脱氢酶和铁蛋白都明显升高,可考虑是否为恶性血液病可能?图示可见外周血有一个核仁明显的异常细胞,胞浆嗜碱性强,骨髓中此类细胞明显多见,胞体大,胞浆量丰富,部分可见空泡,核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可见,考虑淋巴瘤骨髓浸润或淋巴瘤白血病(根据异常细胞比例),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温凌玉:

今天的病例患者女,8岁。主诉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等症状。血常规:白细胞8.19×10^9/L,红细胞3.19×10^1/L,血红蛋白9g/L,血小板6×10^9/L。体格检查:患者反复发热、畏寒,无咳嗽、咳痰等不适,睡眠可,纳差,近期体重尚平稳。周血图片可见异常细胞,骨髓图片异常细胞比值明显增高,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胞核可见折叠、凹陷、切迹,核染色质疏松,有厚度感,核仁1-3个,隐显不一,胞浆量少或适中,呈蓝、淡蓝或灰蓝色,部分细胞浆中可见空泡、蜂窝状空泡及少量嗜天青颗粒,骨髓图片粒系中性分化阶段细胞少见,嗜酸细胞易见,多呈双嗜性嗜酸颗粒,红系增生受抑制,偶见少数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形态结合临床患者可见腹部病变,贫血、血小板明显降低,反复发热,LDH、HBDH增高,铁蛋白明显增高,考虑淋巴瘤白血病(伯基特?弥漫大B?)或ANLL-M4EO?后完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医院-王珏:

今日病例,青年女性,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输液治疗后未见好转,说明治疗效果不佳,CT示双肾结石,左侧肾门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伴左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肾脏MR示左肾下极病变及腹膜后病变,腹腔积液,转移灶?考虑恶性疾病。

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贫血,血小板减少,机器分类单核及嗜酸偏高,需镜检确认。生化示肝肾功能异常,LDH及铁蛋白增高,提示疾病进展。

血片可见异常细胞,骨髓中异常细胞明显增多,胞体较大,胞浆较丰富,深蓝色,易见空泡,核较大,核染色质细致,核仁较清楚,该细胞考虑淋巴瘤细胞,同时可见嗜酸增多,未见噬血细胞。

综上考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建议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卢晓

病例分析

一、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青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一月余”收住入院。

该患者病程中,反复发热、畏寒,纳差,近期体重尚平稳。肾脏MR(平扫+增强):1.左肾下极病变及腹膜后病变,建议穿刺活检;.腹腔积液;3.左肾肾积水,左侧输尿管腹段及左肾异常信号灶,转移灶?

出现肉眼血尿,偶有左下腹疼痛。血常规示:二系减少(Hb、PLT)。

综上临床表现,符合淋巴瘤、AL的临床特点,必须骨穿或活检,预以明确病因。

二、辅助检查分析

外周血常规分析同前,生化提示肝损、LDH、HBDH增高,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高甘油三酯,与病情进展有关,铁蛋白异常升高,疑与淋巴瘤有关。

三、形态分析

外周血见到散在分布着一类异常淋巴细胞,形态同髓片。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散在或聚集分布着一类异常细胞,该细胞形态特征:胞体较大,明显异形性;胞浆量多,偏蓝,可见多少不等的穿凿样空泡;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可见凹陷,切迹,部分可见核穿孔,核染色质粗糙,核仁隐显。

该类异常细胞根据其特征考虑淋巴瘤细胞,倾向DLBCL,比例目测≥5%以上。

四、综上所述

该患者细胞形态学可诊断为:

1.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建议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

一、细胞形态学:

1.淋巴瘤白血病

.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其实大家看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高,该患者可能是淋巴瘤白血病伴嗜酸增高。

同学标注细胞时也忘了标注嗜酸粒细胞。

二、免疫分型:

提示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三、细胞遗传学:

见报告,注:

在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已发现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异位,如滤泡的t(14;18)异位,套细胞淋巴瘤的t(11;14)和burkitt淋巴瘤中的c-myc基因异位。但与B细胞淋巴瘤不同的目前在外周T/NK细胞淋巴瘤中的除发现ALK阳性的ALCL中的t(;5)异位外,还没有发现其他可重复发生的特异性细胞遗传学改变。

四、分子生物学检查:

未见IGH、IGK和IGL报告。

TCR检测均阴性。

综上所述,虽然证据链不完整,诊断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正确。

同时大家看,根据细胞形态学我们无法判断该异常细胞为NK细胞,因异常细胞胞质内无紫红颗粒。反过来讲,就是部分异常细胞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我们细胞形态给出NK细胞诊断,也有可能不是,即可能就是T,但能排除B。今天的细胞形态我们连B易都没办法排除。

因此我们给出了淋巴瘤白血病的诊断。

有的说外周血和骨髓中异常细胞胞体较大,胞质量、受色,胞核染色质及核仁,在不参考临床的情况下,仅凭细胞形态是不是可以诊断ALL?

我是这样认为的,可以,给出ALL的报告没有错,毕竟该患者一年轻,病程而进展快。三根据细胞形态,恶性程度高等。

因此若你给出了ALL的诊断没错。

各类检查报告

免疫分型:

01-11-3病例讨论

一、病史

患者潘某某,男,5岁。发热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开始出现发热,伴盗汗,反复咳嗽。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98*10^9/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13g/L。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占5.%。CRP16.9。甲肝、戊肝IgG(+),甲肝、戊肝IgM(-),乙肝、丙肝(-)。呼吸道病毒(-)。肝胆胰脾超声:脂肪肝,脾大。RF、抗0正常。

体格检查:体温38.3℃,神志清,精神可,腹软,脾肋下5指,质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二、细胞形态学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向右滑动查看答案

细胞化学染色

老师们的讨论

医院-罗文进:

今日病例(11.3):

患者中年男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程一月余,伴有盗汗及咳嗽,体格检查示脾大,盗汗脾大长期发热,首先考虑淋巴瘤。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低,血红蛋白正常范围,EB病毒DNA阳性(与淋巴瘤有较强相关性)。

细胞形态学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易见一类异常细胞,该类细胞中等或偏大,胞体形状不规则,可见拖尾及瘤状突起,呈“金鱼摆尾”“蝌蚪状”等形态摇曳生姿,胞质量中等偏少,呈浅蓝色或蓝色,部分胞质可见颗粒聚集于拖尾处,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染色质粗糙厚实,核仁不清。偶见异常细胞聚集出现。另可见组织细胞及吞噬组织细胞,吞噬血小板,成熟红及粒细胞。

综上:该患者考虑为淋巴瘤骨髓浸润伴噬血,建议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黄兴琴:

今日病例分析

一、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中年男性,患者1月余前开始出现发热,伴盗汗,反复咳嗽。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占增高。肝胆胰脾超声:脂肪肝,脾大。体格检查:发热,脾肋下5指。

综上临床:老年,血细胞减少,脾大,反复发热,且高热,伴盗汗,具有淋巴瘤B症状,侵袭性高,考虑淋巴瘤或HLH。

二、辅助检查分析

EB病毒DNA:增高

三、形态分析: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异常细胞增高,该类细胞胞胞体胞体小,形态不规则,可见长拖尾及伪足,胞浆少,核远端可见聚集颗粒,核椭圆,可见凹陷及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糙,核仁不清,考虑为淋巴瘤细胞,形态倾向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可见,可见吞噬现象,吞噬粒细胞,幼红,成熟红及血小板。

四、综上所述诊断为:

1、根据异常细胞是否大于5%,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淋巴瘤白血病伴噬血(猜测ANKL或NK/T伴噬血)

、建议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江医院-陈玉立:

患者中老年男性,发热一月余,伴盗汗,反复咳嗽。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B超显示脂肪肝,脾大。体格检查,体温38.3℃,脾肋下5指,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EB病毒阳性。骨髓涂片可见异常细胞,胞体形态不规则,胞浆量中等,可见拖尾,瘤状凸起,胞浆可见颗粒,核染色质粗糙。可见组织细胞及吞噬组织细胞吞噬晚红,红细胞及血小板。考虑淋巴瘤(NK/T)骨髓浸润伴噬血,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医院-温凌玉:

今天的病例患者男,5岁。主诉发热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伴盗汗,反复咳嗽。血常规:白细胞1.98×10^9/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13g/L。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占5.%,B超示:脂肪肝,脾大。体格检查:体温38.3℃,神志清,精神可,腹软,脾肋下5指,质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骨髓图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图片中可见一类异常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胞核可见折叠、凹陷、切迹,核染色质疏松,有厚度感,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少或适中,呈蓝或淡蓝色,大部分细胞浆中可见嗜天青颗粒,细胞胞浆边缘可见伪足及拖尾现象,图片粒系、红系各期细胞可见,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增粗,碳核幼红细胞可见,血小板少见,噬血细胞可见,骨髓细胞形态结合患者临床有体温增高,脾大,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EBV-DNA增高,考虑淋巴瘤骨髓浸润伴噬血或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异常细胞≥5%)伴噬血方向,后完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江医院-刘天艳:

简要病史分析

从病史中获得该老年男性患者,发热1月余,伴盗汗,反复咳嗽.外院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减低。淋巴亚群提示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RP升高,戊肝IgG阳性提示既往可能存在感染过。脾大。EB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存在EB病毒感染,需进一步分析。

细胞形态学分析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见异常细胞,该类细胞大小不一,不规则,胞浆量少至中等呈蓝色、灰蓝色,可见拖尾及瘤状凸起,胞核不规则、椭圆形、梭形,染色质厚实感,核仁隐约可见。阅片可见聚集出现。异常细胞形态倾向淋巴瘤细胞。同时可见吞噬组织细胞吞噬成熟红细胞,幼红,血小板。

形态学意见

淋巴瘤骨髓浸润伴噬血,建议免疫分型等相关检查。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

一、细胞形态学:

1.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

.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二、免疫分型:

NK细胞占60.4%。

三、细胞遗传学:

常规染色体示正常核型。

四、分子生物学:

未送检。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该患者为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同时伴有噬血。

一、简要病史分析:

患者为中年男性,患者1月余前开始出现发热,伴盗汗,反复咳嗽(可能与呼吸系统感染有关)。查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低,肝胆胰脾超声:脾大。体格检查:发热,脾肋下5指。

综上临床:老年,血细胞减少,脾大,反复发热,且高热,伴盗汗,符合淋巴瘤B症状,侵袭性高,考虑淋巴瘤或HLH。

二、辅助检查分析

EB病毒DNA剃度明显增高,患者存在EB感染。

三、形态分析:

未提供外周血细胞形态,可能外周血中少见或未见异常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异常细胞增高,该类细胞胞胞体胞体小,形态不规则,可见长拖尾及伪足,胞浆少,核远端可见聚集紫红色颗粒。核椭圆或不规则形,可见凹陷。核染色质粗糙,核仁不清。本细胞形态特征符合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特征,同时易见组织细胞和吞噬组织细胞,吞噬粒细胞,幼红,成熟红及血小板等。

骨髓中以上特征,即不规则拖尾,胞质中聚集出现的紫红色颗粒,易见吞噬组织细胞,加上临床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等,多诊断了恶组。现证实绝大部分为淋巴瘤。

因此关于恶组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但仍有少数专家说恶组仍然存在,只是少见而已。

少数专家说的存在没有错,他们的意思是在排除了淋巴瘤的基础上,临床伴有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等。

今天的是NK,而且是侵袭性NK。

各类检查报告:

主编

王蓉,女,副主任技师。年7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年8月至今在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工作。年7月到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研修三个月,系统学习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医院研修骨髓病理诊断技术,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病理诊断技术。年获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掌握各类血液病的临床及诊断技术,掌握WHO的诊断及最新进展。擅长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淋巴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独特见解。

王琰,男,本科学历,主管技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01年至今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学习并熟练掌握流式检测与分子检测,现致力于细胞形态学分析,擅长结合流式与分子对血液病进行综合诊断。

王慧,女,检验技师,年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年8月至今就职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先后在免疫分型诊断学组、细胞遗传诊断学组、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组和细胞形态学诊断学组轮转学习。熟练掌握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MICM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熟练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规范。尤其对流式细胞仪在LPD的诊断和分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秘书

张姝,女,主管技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就职于苏医院。01年至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丰富的血液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后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

郑潇寒,男,检验技师,本科学历。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职于医院检验科。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专业委员会(学组)青年委员,具有一定的血液学理论水平,参加多次血液病与形态学竞赛并数次获奖。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yfzz/13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