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肺炎的特征
(1)大叶性肺炎
实变期:肺野出现均匀性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病变范围呈肺段性或大叶性分布,在大片密实阴影中常可见到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
消散期X线可见实变阴影逐渐减退,由均匀性变为不均匀性,并出现散在性的斑片状影,大小不等,继而可见到增粗的肺纹理,最后可完全恢复正常。
(2)支气管肺炎
病变常见于两肺下野的中内带。
表现为沿增粗的肺纹理分布有散在的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
(3)间质性肺炎
常同时累及两肺,以中下肺野显著。
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可交织成网状,并伴有小点状影。
不同类型肺结核的发病特点
(1)原发型肺结核(I型)
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三者组合成为原发综合征。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①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大小一致、密度均等、均匀分布的粟粒样(直径1~3mm)致密阴影。
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大小不等,新旧不一,分布不均的病灶。
(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
病变大多为肺尖或锁骨下区浸润性阴影,还可形成慢性纤维空洞。
(4)胸膜炎(Ⅳ型)
①干性结核性胸膜炎: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或有膈肌运动受限。
②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多为一侧胸腔积液。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X线和CT的体现
(1)X线表现
中心型肺癌多数表现为在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继发癌瘤可将支气管完全阻塞而引起肺不张。
如肿瘤同时向腔外生长或(和)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则可在肺门形成肿块。
(2)CT表现
中心型肺癌:①支气管腔狭窄。②肺门肿块,表现为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③侵犯纵隔结构。④纵隔淋巴结转移。
外围型肺癌: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可呈密度均匀的中等增强,CT值可增加20HU以上。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患病率=(特定时间)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
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特定部位感染的例数÷医院感染危险的人数×%.
漏报率=漏报新发感染人数÷新感染例次数。
医院感染发生率=(同一时期内)医院感染例数÷(同一时期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
或=同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
心电图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区别
(一)心肌梗死
记忆关键:心肌供血主要靠冠状动脉,冠脉充盈在舒张期,而心电图上反映舒张期改变的是ST段和T波。
1.缺血型T波改变
“冠状T波”,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
2.损伤型S-T段移位
呈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明显时可形成单向曲线。
3.坏死型Q波改变
梗死区的导联上Q波异常加深、增宽(宽度0.04s,深度≥R/4)
(二)心肌缺血
1.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
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2)变异型心绞痛
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
(只在发作时出现,与心梗鉴别)
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S-T段压低(aVR导联除外)。
(2)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三大症状为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
(1)脾大:有时可为巨脾。
(2)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临床上重要的侧支循环:
1)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2)腹壁静脉曲张。3)痔核形成。3)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
形成原因:
①门静脉压力增高。②低清蛋白血症。③肝淋巴液生成过多。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⑤继发性醛固酮增多。⑥肾脏因素。
肝功能减退有哪些典型表现
(1)全身症状和体征:
一般状况较差,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营养状况较差消瘦,呈肝病面容,皮肤干枯粗糙,夜盲、水肿、舌炎、口角炎等。
(2)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最为常见的症状,上腹饱胀,伴恶心呕吐,上述症状的出现与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3)出血倾向和贫血:
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由于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道失血和脾功能亢进等因素,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4)内分泌失调:
1)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男性病人常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女性病人可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部分病人出现蜘蛛痣、肝掌。
2)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尿少、水肿。
洋地黄类的常见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各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心功能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常用药物:1、西地兰
用药前测心率,小于60次/分不可使用,吸取药液剂量要准确,药液稀释要均匀,缓慢静脉注射,
边推边观察心率、心律及其他病情变化。长期用药期间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征象(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心脏方面反应)
2、地戈辛
数心率,看服到口,漏服不可补服,监测地戈辛浓度。
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1、鼓励病人咳痰,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体位。
2、保持下呼吸道的湿润与通畅。
(1)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22℃)和湿度(相对湿度为80%~90%)。
(2)在气管套管口处用1~2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并经常更换。
(3)及时吸痰,定期往套管内滴入抗生素或进行雾化吸入。
3.保持气管切口的清洁干燥
(1)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
(2)有分泌物咳出时,应及时清除。
(3)纱布垫潮湿时,应立即更换。
4、气管套管固定要牢固,颈部缚带的松紧度以深入1指为宜,并在颈侧系一活结。
5、气管内给氧应注意加强湿化。
6、随时注意检查气管套管的位置是否合适,有无脱管,呼吸是否通畅。
7、定期清洗消毒内套管,每日4次。
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1)尿道长度在临床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插管时可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呈裂隙状。由于围绕尿道的腺体结节增生,又使弯曲的尿道呈不同程度的角度,造成插管失败。这时可稍等片刻,让患者做深呼吸,减低腹压,使膀胱颈部肌肉松,再徐徐插入,绝不能强力插入造成尿道损伤,利多卡因尿道黏膜麻醉可减轻疼痛,抑制尿道括约肌痉挛,有利插管成功。
3)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及有效的护理途径和对策
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医护人员接触于各种患者,因而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0.5%碘伏行会阴及尿道口消毒比0.1%新洁而灭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
4)合理选择导管
选择导管应根据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导管的口径大小,应根据尿液的外观、导尿的目的、年龄大小及临床症状等综合考虑,如尿液清可选择口径小些,尿液呈混浊或有沉淀及血尿选择口径较大些。一定要仔细检查气囊是否破损漏气,要进行通气试验后才能试用
5)插管后注意点
插管后发现尿液引流不畅,主要原因是:导管插管深度不够或脱出膀胱、导管插入过深在膀胱内盘曲折叠及导管阻塞。采取的措施是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见到冲洗液从导管周围渗出,证明插管深度不够或脱出膀胱,经消毒后将导管插入膀胱,见尿液流出固定。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