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淋巴结炎,内补正气,外以消核,淋巴结结核,也称结核性淋巴结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症。淋巴结结核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的人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淋巴结结核可发生于几乎人体所有的淋巴结,以颈部、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多见,尤以颈部淋巴结结核(俗称瘰病)最为常见。结核杆菌可来自肺门淋巴结结核的播散,也可来自口腔、咽喉部结核感染灶。免疫缺陷人群例如艾滋病患者,通常更容易出现肺外结核,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就是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常成群受累,临床上常表现为一组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多见,病变较重者,局部多数性肿大的淋巴结可彼此融合成块,也可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有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流出。除了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可有发热、盗汗等表现。
关键词1补气消痰,关键词2祛瘀通络,关键词3补,关键词4消,关键词5通
结核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病,也称瘰疬或鼠疮,一般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颈部淋巴结较多,腋部,腹股沟部的淋巴结较少见,支气管旁及肠系膜的淋巴结也较多见,但一般体格检查不容易被发现,淋巴结核多为继发感染,而原发病症可能早已痊愈。淋巴结核,病程一般很慢,全身症状不显著,偶然在颌下或颈上一侧或两侧,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多少不一,有时如枣样大,早期可活动,无粘连,无压痛,有时数个淋巴结连在一起,形成链状团块,晚期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脓肿破溃后,不易愈合,往往形成慢性窦道。
西医现在用药不再描述,中医治疗方面;查阅,寿世保元,外科大成,记载,论述症有大气若瘀者,但令其散,但令其热散,其肿自消,如连翘丸;方,连翘,陈皮,克青皮,肉桂,好癦,槟榔,牵牛子,三棱,肉豆蔻等,组成,症有痰湿流注者,宜行气化痰,如五香流痰饮;方藿香,丁香,沉香,木香,小茴香,银花,甲珠,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溃不愈者虚也,宜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之类也;小儿项侧结核,如疬坚而不溃者,三焦病也,忌用苦药以通大便,宜柴胡通络,方;柴胡,黄芩,茵陈,凤尾草,土茯苓,甘草。陈皮,升麻,薄荷,等16味中药组成,如面黄肌瘦食少便溏,但无疳积用,金蟾丸,方;白术炒,黄芩,山楂,莪术,陈皮,莱菔子,干蟾,银柴胡,使君子,麦芽,神曲,槟榔,茯苓,三棱炒,厚朴,甘草,黄连,内金,青皮,胡连,芦荟,枳壳等组成。
结核性淋巴结炎,治疗最佳时间在未溃期,最益于治疗,由于此病接近于皮肤,首先运用外治法,配合与内治,起到内补外消,外自治黑虎膏,祛痰通络消核,内用中药,以补正气鼓邪与外,兼顾护与内,起到里应外合,达到痊愈。
病例1;陈某,女,10岁,患淋巴结核大概有一年多时间,其服有结核病史,患病期间一直用西药,抗结核药物治疗不太理想,医院准备采取手术治疗,其母亲担心,怕女儿面颈部留下疤痕,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拒绝手术治疗,并放弃口服抗结核药物,来我处寻求中医良方,
当时诊断情况,孩子瘦小,脸色灰暗无光,饮食欠佳,大便干燥,舌红苔干,两眼呆滞,左侧颈部淋巴结单个肿大,大如大枣,手感,内有波动感,表皮微红,轻度触摸疼,别无其它症状。
诊断;结核性淋巴结炎将要破口,形成溃疡窦道。
治疗;首先服用中药,防止破口流脓,药物,防风10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全瓜蒌20,夏枯草15,山慈姑10,大贝8,枳实10,甘草5,青皮10,生姜10克,大枣20克,水煎服,日两次每次毫升,7天。
复诊;吃完7天复诊,表皮微红消退,用手触摸疼痛减轻,饮食稍好,舌红苔微白,原方不变,加以膏药外贴,三日一贴,坚持治疗两个月症状全消,痊愈,随访两年没有复发。
病例2:银某,男,19岁,患结核性淋巴结炎三年,刚患病时,采取肌肉注射链霉素,口服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太理想,医院进行手术切除,半年后复发,并且双侧多个淋巴结肿大,伴随午后低热,盗汗,消瘦,食欲减退,多梦,手心发热,两颧潮红,舌红无苔等,典型的结核体症,患者对西医失去信心前来中医就诊。
触诊;多个硬结,压疼不明显,可以活动,没有波动感,大如大枣,小如枣核,以串样排列,表皮没有红肿。
诊断;双侧多发性,结核性淋巴结炎。
治疗;膏药外贴,中药内服。
中药组成;全瓜蒌50克,生乳香5克,夏枯头20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大贝10克,山慈姑20克,黄芪2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青皮15克,生姜10克,大枣30克,水煎毫升,分温服两次,每次毫升,首次抓7天,每天一副,吃完复诊,膏药每贴,贴三天,连贴三贴后休息3天,再贴。
复诊;患者感觉好转,效不更方,重复治疗,三个月痊愈,随访没有复发。
病例3;李某,女,23岁,口述患淋巴结核5-6年,去年开始流脓水,多方治疗,怎么也不闭合,非常痛苦,观其面容焦脆,身体瘦弱,
诊断;结核性淋巴结炎窦道形成。
治疗;口服中药补气,外用,口传多年不用的,枣砒散外用,这个方子不予公布,。
中药口服;首先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排邪,
方药;黄芪30,人参6,白术10,甘草10,当归15,升麻10,柴胡10,陈皮10,白花蛇草20,皂刺10,银花10,生姜10大枣20,水煎温服日2次每天一副,7天后复诊。
方药;用枣砒散外撒日一次,5次后间隔三天,
复诊;疮口已好大半,患者很是高兴,外用重复枣砒散,内服十六味流气饮。
方药;川芎10,当归10,白芍10,防风10,人参6,木香12,黄芩20,肉桂8,桔梗10,白芷,槟榔15,厚朴10,乌药10,紫苏10,枳壳10,甘草10,生姜10,大枣10,一日一剂水煎温服2次,15天复诊。
复诊;溃疡口愈合,停用枣砒散,口服改为基础方。
方;中药组成;全瓜蒌50克,生乳香5克,夏枯头20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大贝10克,山慈姑20克,黄芪2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青皮15克,生姜10克,大枣30克,水煎毫升,分温服两次,每次
此方服用三个月痊愈,2年后随访没有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