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着重基本CT征像及其病理基础的分析
医院放射科 蔡祖龙
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以及辽宁省的城市,云南个旧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或死亡率已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因肺癌确诊时多已至中晚期,70~80%的患者已失去根治机会,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是十分重要的。CT是目前早期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方法
常规扫描,层厚8-10mm,以判断病灶的解剖部位。而后对病灶行1.5~3.0层厚的扫描或HRCT连续扫描。如为螺旋,可以3mm层厚做病灶的容积扫描,再以1~3mm重建。上述扫描均可使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点及其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清晰显示。如诊断仍有困难者,可做病灶动态增强扫描,以观察病灶的强化情况。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1、肺瘤边缘征像特点:
(1)分叶征:是周围型小肺癌最常见的基本征像。本院例直径小于3cm的小肺癌分叶征的发生率为84%。绝大多数小肺癌呈深分叶,弦距与距长之比>2/5。其病理基础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内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可引起肿瘤生长受限;产生陷窝,从而形成分叶的形态。
(2)边缘毛糙:可见细短毛刺、棘状突起或锯齿状改变。此为肺癌的常见征像,发生率约为%,这些表现是由于肿瘤间质,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致。
2、肿瘤内部的CT表现特点:多数周围型小肺癌的密度较均匀,可有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蜂窝征以及磨玻璃征,少数病例尚可见到钙化。
(1)空泡征:是指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其直径<5mm,藉此与肺癌空洞区别。可单发或多发。如多个密集的小泡聚集在一起呈蜂窝状称蜂窝征。其病理基础为①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②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③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腔隙;④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及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⑤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后形成。此征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腺癌,也可见于鳞癌。有时,空泡内因有粘液,脱落的肿瘤细胞等成分的存在,可使其CT值增高,近似水样密度。在肺窗上呈现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影,在纵隔窗上呈现小泡状透亮影。
(2)细支气管充气征:呈细条状,直径约1mm的空气密度影,或呈小泡状(直径<1mm=的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病理上为扩张的细支气管。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
(3)蜂窝征:由多个小泡集成蜂窝状,其大小比较一致,此征仅见于肺泡癌。病理上为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未封闭肺泡腔,腔内遗留粘液使其扩张。
(4)磨玻璃征:整个肿瘤结节或结节之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境界一般仍较清晰。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闭塞,内可有少量粘液或脱落的肿瘤,此征仅见于肺泡癌。
(5)空洞:为大于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影,本院例周围型小肺癌内的空洞发生率为4%。小肺癌的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有壁结节。空洞呈中心型或偏心性发生。个别病例洞壁菲薄。肿瘤的边缘仍可见分叶与毛刺等改变。空洞多数系肿瘤组织坏死液化物与支气管相通,排出后形成。
(6)钙化:周围型小肺癌内可有钙化。文献报告HRCT上肺癌钙化的检出率可达到15.8%。我院报告例小肺癌用薄层CT扫描检出了3例。钙化表现为细沙砾状、小结节状,分布弥漫或偏于一侧。
肺癌钙化主要见于鳞癌、腺癌。其病理基础是①营养不良性钙化。因肿瘤血液供应障碍,瘤细胞变性、坏死、局部酸钙度改变、钙质沉积;②肿瘤包裹以前就有的钙化,发生于先前存在的肉芽肿钙化;③原发性肿瘤钙化,主要见于粘液腺癌。
3、肿瘤邻近结构改变的CT征像(1)血管聚集征:是指周围的血管向结节聚集。血管在肿瘤边缘中断或贯穿肿瘤。动、静脉均可累及。其中肺静脉累及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尽管文献报告良性病变亦可见血管聚集征,但我们的经验良性病变的血管聚集检出率不高,而小肺癌是达到期。(2)胸膜凹陷征:主要有三种表现:①当凹入中心与扫描层面平行时显示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瘤灶与邻近胸壁间三角形影或称喇叭口,其尖端与线状影相连;②当层面偏离凹陷中心时,线状影由1条分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时见其与瘤体逐渐分开,三角形影由大变大,分成两个小三角形;③水平裂和斜袭胸膜凹陷表现为曲线影。张志勇报导周围型小肺癌的胸膜凹陷征检出率93%。主要见于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其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系病灶内纤维瘢痕组织收缩造成。瘢痕收缩力通过瘤体邻近纤维网架传递到脏层胸膜,将脏层胸膜拉向瘤灶。凹入处与壁层胸膜间构成空隙,内为生理性液体充填。
(3)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影,出现率10%左右,为细支气管阻塞的征像。
(4)卫星灶:除个别的腺癌病例可出现子灶外,均呈现孤立性结节,无卫星灶,本院例小肺癌未见一例有卫星灶。
4、肺癌的CT增强特征
肺癌与良性病变之间血供与代谢有很大不同,故用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Swenson首先报告了个结节增强扫描研究结果,其中个恶性结节(肺癌与转移瘤)的中位增强是40HU,(20~HU),而58个良性病变的中位增强仅为12HU。用20HU作为一阈值区分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76.9%与92.6%。Yama***a等用20HU做为阈值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大致相同。张敏鸣等对65个直径<3cm的肺孤立性结节测定其时间密度曲线的上升速度、峰值、而流灌注及造影剂增强模式,良恶性肿瘤间各不相同。恶性肿块的曲线上升速度较快,达到峰值后曲线维持在高值。炎式,良恶性肿瘤间各不相同。恶性肿块的曲线上升速率较快,达到峰值后曲线维持在高值。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速度快且峰值高,达峰值后曲线稍有下降,然后再度有所提高。良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低平或几无升高。恶性肿瘤的增强峰值为41.9HU,炎性肿块的峰值为43.6HU,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的峰值(13.4HU)。恶性肿瘤与炎性肿块的血流量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的血流量。增强方式也有不同,恶性结节有55%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显著增强,30%开始表现为不均质性增强,但大多在达到峰值后逐渐趋于均质性增强,炎性肿瘤表现为外周部分为主的非均质性增强,而良性肿瘤多为不增强或边缘增强。
总之,肺癌的增强特点可归纳为①增强幅度大,超过20HU;②时间密度曲线上升速度快;③血流灌注高;④85%病人最终为均质性强化。这些特点与肺癌的新生小血管多及其结构特点有关,与肿瘤的组织代谢旺盛有关。
三、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分析
有些组织学类型的小肺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大致推断出其组织学类型。
1、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alvealaCarcionma简写BAC:大数病例位于胸膜下或靠近叶间胸膜,形态不规则,可呈小片状与星状,内部结构有特征,主要征像有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蜂窝征、磨玻璃征,上述征像出现率高。本院63例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空泡征的发生率为(33例)52.38%,支气管充气征21例(33.33%),磨玻璃征12例(19.04%)。其中磨玻璃征与蜂窝征仅为肺泡癌所特有。作者尚见到两例仅表现为密度不均,呈颗粒状的密度减低与升高似桑椹样改变。
2、腺癌:分叶、毛刺、血管聚集,胸膜凹陷等征像较显著。空泡征与支气管充气征亦较常见。小空泡数量不如细支气管肺泡癌多。有时可见多发灶,系在多次瘢痕基础上发展所致;病变很小即有较移,而且转移灶很大也是一个特点。
3、鳞癌:主要征像是深分叶,小灶性坏死形成的小泡征或空洞、毛刺与锯齿征、胸膜凹陷、血管聚集等不如腺癌典型。
4、小细胞癌:周围型小细胞癌缺乏上述腺癌、肺泡癌所具有的分叶、毛刺、空泡与空气支气管征等征像,常常肿瘤很小就有明显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变本身边缘较光整,无明显分叶,密度较均交酷似良性肿瘤。在检出时,出现脑转移者10~15%,也可转移到对侧肺、肾上腺、肝等处。
四、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肺癌的诊断应注意以下环节
(1)要正确识别肺癌的基本征像,以及深刻理解其代表的病理意义,这是肺癌正确诊断的前提。
(2)要注意对肺癌的基本征像做综合分析。肺癌的基本征像主要有①分叶征;②边缘毛糙有毛刺,棘状突起与锯齿征;③空泡征与或/或支气管充气征;④胸膜凹陷征;⑤血管集束征;这些征像反映了肺癌的病理学改变,但在某一病例并非都能出现,而是可能仅出现其中几个征像。根据我院例直径<3mm的小肺癌统计具有上述5个征像者占12%,4个者38%,3个者29%,2个者19%。有2例仅出现一个征像。有3个以上征像者占78%,对这一部分肿瘤而言,征像典型,诊断较有把握。出现两个征像者占19%。这19例中有17例为深分叶征与其他某一征像的组合,而分叶征在炎性结节与良性肿瘤中出现率很低(26%),而且分叶浅。故深分叶征在肺癌断中有重要意义。
(3)提高对某些具有特殊诊断意义的征像认识。如磨玻璃征因其密度较淡而易被误诊为炎病。据我们经验,这是细支气管肺泡癌非常有诊断价值的,颗粒状的低密度与高密度相同除了BAC外的病变中尚未见到过。胸膜侧模糊小片影只见于癌性结节。
(4)关于钙化的意义:病灶内出现钙化并非是排除肺癌的依据,需结合病变的总体表现来综合分析。仅根据病变内有钙化就诊断为良性病变是不可取的。我院就有两例仅根据钙化而忽视了其它征像的分析被误诊为结核的。
增强扫描的合理应用,根据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缘征像、病变内部结构特点、瘤周邻近很组织的CT表现,85%~90%的小肺癌应能做出诊断,不需增强。但有一小部分病例肺癌的基本征像出现少,表现不典型,此时应对病灶做动态CT增强扫描,就能提供有用的鉴别诊断信息。如动态增强扫描仍不能确定诊断者则应做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短期间隔定期复查。多数周围型肺癌在1~3个月内大小可有变化。
2、鉴别诊断
(1)肺结核:边缘多光滑、清楚,无分叶或仅浅分叶,可有点状或斑点状、斑片状钙化,也可有空洞,其空洞为边缘性或呈裂隙样,大多数病灶周围有卫星灶,这些征像与肺癌容易鉴别。少数结核灶内可因小灶性干酪样坏死排出后可显示空泡样改变,需与细支气管肺泡癌鉴别,但结合肺癌与结核其他影像学特点,一般不难鉴别。
(2)错构瘤:典型的错构瘤内有脂肪及钙化,其征化呈爆米花样,肿瘤边缘光滑锐利多有浅分叶或无分叶。个别病例既无钙化,也无脂肪密度,而且分叶较深,此时易误诊为肺癌。但错构瘤偶尔分叶可较深外,一般缺乏其他恶性肿瘤特点,如毛刺、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胸膜凹陷征等,也无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征像。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CT增加值多<20HU。
(3)其他良性肿瘤: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分叶切迹不明显,多无细短毛刺与锯齿征及胸膜凹陷等恶性征像。
(4)球形肺炎:多位于下肺野,边缘多模糊,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邻近胸膜反应较广泛,病灶CT值较低,多在20~25HU,临床上常有近期感冒发烧史,白血球增高,经短期(7~10天)抗感染后病灶多有缩小。
(5)细支气管囊肿:含液支气管囊肿发生在肺内,可呈孤立性结节性阴影,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密度均匀,CT值在0~20HU,但当囊肿内蛋白成分丰富时,CT值可达20HU以上,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有时病变内有空气进入形成空泡状气体密度影,需与细支气管肺泡癌鉴别。
(6)霉菌感染
(7)动静脉瘘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