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2016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

最近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诊断分型

1.概述

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诊断分型采用WHO标准。

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疾病分型参照WHO版分类标准。

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以同时参考EGIL标准(表3)。

预后分组参考G?kbuget等发表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表4)。细胞遗传学分组参考NCCN建议:预后良好遗传学异常包括超二倍体(51~65条染色体)、t(12;21)(p13;q22)和(或)ETV6-RUNX1;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包括亚二倍体(44条染色体)、t(v;11q23)[t(4;11)和其他MLL重排]、t(9;22)(q34;q11.2)、复杂染色体异常。

建议开展相关的遗传学检查,提供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所需的标志,如:IKZF1缺失、CDKN2A/B缺失、CRLF2重排、JAK2重排、NOTCH1突变等(有条件者可以行ABL1、ABL2基因分离探针的分析)。

ALL诊断确立后应根据具体分型、预后分组采用规范化的分层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2.WHO版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分类(1)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根据抗原表达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早期前T、前T、皮质T、髓质T。建议分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T-cellprecursorlymphoblasticleukemia,ETP)。

3.几种特殊类型ALL的特点

(1)

BCR-ABL1样ALL

①和BCR-ABL1阳性ALL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

②共同特征是涉及其他酪氨酸激酶的易位、CRLF2易位。还包括EPO受体(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见情况。CRLF2易位患者常与JAK基因突变有关。

③涉及酪氨酸激酶突变的易位可以累及ABL1(伙伴基因并非BCR)、ABL2、PDGFRB、NTRK3、TYK2、CSF1R、JAK2等,形成30余种伴侣基因。

④IKZF1和CDKN2A/B缺失发生率较高。

(2)伴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的B-ALL

①第21号染色体部分扩增(采用RUNX1探针,FISH方法可发现5个或5个以上的基因拷贝,或中期分裂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有≥3拷贝)。

②占儿童ALL的2%,成人少见。

③低白细胞计数。

④预后差,建议强化疗。

(3)ETP-ALL

①CD7阳性,CD1a和CD8阴性。CD2、胞质CD3阳性,CD4可以阳性。

②CD5一般阴性,或阳性率75%。

③髓系/干细胞抗原CD34、CD、HLA-DR、CD13、CD33、CD11b或CD65一个或多个阳性。

④常伴有髓系相关基因突变:FLT3、NRAS/KRAS、DNMT3A、IDH1和IDH2等。

⑤T-ALL常见的突变,如NOTCH1、CDKN1/2不常见。

4.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的诊断

尽管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将BL归入成熟B细胞肿瘤,但由于该疾病的高度侵袭性、多以骨髓受累起病、治疗较为特殊的特点,仍然将该疾病纳入本指南讨论。

(1)细胞形态学

①典型BL;②变异型——浆细胞样BL和不典型Burkitt/Burkitt样。

(2)免疫表型

细胞表达轻链限制性膜IgM和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及CD10、Bcl-6。CD5、CD23、TdT阴性,Bcl-2阴性。浆细胞样变异型细胞内可检测到单一的胞质内免疫球蛋白,几乎%的细胞Ki-67阳性。

(3)遗传学

肿瘤细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为克隆性重排,所有患者均有t(8;14)(q24;q32)/MYC-IgH改变或较少见的t(2;8)(p12;q24)/Igκ-MYC或t(8;22)(q24;q11)/MYC-Igλ。

根据WHO淋巴肿瘤分类建议,怀疑BL者注意查TCF3和ID3突变(发生率可达70%)。注意与「伴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鉴别(一种新的建议分类,形态学类似BL,但无MYC基因重排;伴有11q改变。和BL比较更易出现复杂染色体异常、MYC低表达、细胞形态多形性,偶尔可类似滤泡类型,常常呈结节改变)。

BL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偏大、疾病晚期(Ⅲ期以上)、体能状况差、骨髓受累(尤其是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LDH增高等。

治疗

患者一经确诊后应尽快开始治疗,治疗应根据疾病分型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策略。

以下患者予以预治疗,以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确诊BL的患者;ALL(Ph阴性或Ph阳性)患者,若WBC≥50×/L,或者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或有发生肿瘤溶解特征。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或静脉给药,连续3~5d。可以和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mg/m2/d,静脉滴注,连续3~5d)。

1.BL的治疗

(1)由于该类型患者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治疗方案建议优先采用短疗程、短间隔的治疗。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6个,如MDACC的Hyper-CVAD、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方案;GMALL方案(A、B方案)。鉴于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可以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条件的患者可联合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2)治疗中应注意早期开始、充分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和治疗,包括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和头颅放疗的进行。

(3)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推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合适供者的患者可以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供者的患者可以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

推荐方案

(1)GMALLB-NHL86(A、B方案)方案(HoffmannC.LeukLymphoma,6,47:-.OriolA.Cancer,,:-)±利妥昔单抗。

(2)Hyper-CVAD±利妥昔单抗(ThomasDA.JClinOncol,,28:-)。

(3)CODOX-M/IVAC(MagrathI.JClinOncol,,14:-)。

2.Ph--ALL的治疗(1)诱导治疗

①治疗原则

年龄40岁的患者:临床试验或多药联合化疗(优先选择儿童特点方案)。

年龄≥40岁的患者:

60岁者,可以入组临床试验,或采用多药联合化疗;

≥60岁者,可以入组临床试验,或采用多药化疗(不强调门冬酰胺酶的应用),或糖皮质激素诱导治疗。

临床试验:如常规的、前瞻性系统治疗方案;CD20阳性的ALL患者可以采用化疗联合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其他有科学依据的探索性研究方案等。

②具体治疗方案组合

一般以4周方案为基础。至少应予长春新碱(VCR)或长春地辛、蒽环/蒽醌类药物[如柔红霉素(DNR)、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霉素、米托蒽醌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为基础的方案(VDP)诱导治疗。推荐采用VDP方案联合CTX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或培门冬酶组成的VDCLP方案,鼓励开展临床研究。

也可以采用Hyper-CVAD方案。

③诱导治疗中注意事项

蒽环/蒽醌类药物:可以连续应用(连续2~3d,第1、3周,或仅第1周用药);也可以每周用药1次。用药参考剂量:DNR30~45mg/m2/d×2~3d,IDA6~10mg/m2/d×2~3d,米托蒽醌6~10mg/m2/d×2~3d(如果为2mg/支,剂量调整为6~8mg/m2/d)。

单次应用CTX剂量较大时(超过1g)可予以美司钠解救。

诱导治疗第14天复查骨髓,根据骨髓情况调整第3周的治疗。诱导治疗第28(±7)天判断疗效,未能达CR的患者进入挽救治疗。

尽早开始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预防CNSL(可选择在血细胞计数达安全水平时进行)。

(2)CR后的治疗

为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诱导治疗结束后应尽快开始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不要有过长的间歇期)。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分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行allo-HSCT,需行allo-HSCT者积极寻找供者。

①治疗原则

年龄40岁的患者:

继续多药联合化疗(尤其是MRD阴性者);

allo-HSCT(尤其是MRD阳性、高白细胞计数或伴预后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ALL,T-ALL患者)。

年龄≥40岁的患者:

60岁者,继续多药联合化疗(尤其是MRD阴性者);或考虑allo-HSCT(尤其是MRD阳性、高白细胞计数或伴预后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ALL,T-ALL患者);

≥60岁或不适合强烈治疗者(高龄、体能状态较差、严重脏器并发症等)可考虑继续化疗。

②具体注意事项

缓解后强烈的巩固治疗可清除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提高疗效,但是巩固治疗方案在不同的研究组、不同的人群并不相同。一般应给予多疗程的治疗,药物组合包括诱导治疗使用的药物(如长春碱类药物、蒽环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HD-MTX、Ara-C、6-巯嘌呤(6-MP)、门冬酰胺酶等。

因此,缓解后治疗可以有1~2个疗程再诱导方案,2~4个疗程HD-MTX、Ara-C、L-Asp的方案。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强调参考儿童ALL方案的设计,强调非骨髓抑制性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长春碱类、L-Asp)的应用。

一般应含有HD-MTX方案。MTX1~3g/m2(T-ALL可以用到5g/m2)。应用HD-MTX时应争取进行血清MTX浓度监测,注意甲酰四氢叶酸钙的解救,至血清MTX浓度0.1μmol/L(或低于0.25μmol/L)时结合临床情况可停止解救。

应含有Ara-C为基础的方案。Ara-C可以为标准剂量、分段应用(如CTX、Ara-C、6-MP为基础的方案),或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

可以继续应用含L-Asp的方案(大肠杆菌或欧文氏菌来源,或培门冬酶)。

缓解后6个月左右参考诱导治疗方案给予再诱导强化1次。

干细胞移植的问题:考虑allo-HSCT的患者应在一定的巩固强化治疗后尽快移植。无合适供者的高危组患者(尤其是MRD持续阴性者)、标危组患者(MRD阴性者)可以考虑在充分的巩固强化治疗后进行AHSCT。AHSCT后的患者应继续给予一定的维持治疗。

无移植条件的患者、持续属于低危组的患者按计划巩固强化治疗。

(3)维持治疗

ALL患者强调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基本方案:6-MP60~75mg/m2每日1次,MTX15~20mg/m2每周1次。

注意:①6-MP晚上用药效果较好。可以用硫鸟嘌呤(6-TG)替代6-MP。维持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调整用药剂量。②ALL的维持治疗既可以在完成巩固强化治疗之后单独连续进行,也可与强化巩固方案交替序贯进行。③自获得CR后总的治疗周期至少2年。

维持治疗期间应尽量保证每3~6个月复查1次。

推荐方案

(1)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CALLG)——CALLG-治疗方案。

(2)CALGB方案(LarsonRA.Blood,,85:-)。

(3)BFM强化方案(StockW.Blood,,:-)。

(4)Hyper-CVAD方案(MDACC)(KantarjianH.Cancer,4,:-)。

(5)MRCUKALLXII/ECOGE(RoweJM.Blood,5,:-)。

(6)DFCIPediatricALLConsortiumregimen(DeAngeloDJ.Leukemia,,29:-)。

(7)ALLIC-BFM2(StarJ.JClinOncol,,32:-)。

3.Ph+-ALL的治疗(1)非老年(60岁)Ph+-ALL的治疗

①诱导缓解治疗

临床试验;

多药化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

诱导治疗和一般Ph--ALL一样,建议给予VCR或长春地辛、蒽环/蒽醌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方案(VDP)诱导治疗;鼓励进行临床研究。

一旦融合基因(PCR方法)或染色体核型/FISH证实为Ph/BCR-ABL阳性ALL则进入Ph+-ALL治疗序列,可以不再应用L-Asp。

自确诊之日起即可以加用(或酌情于第8或15天开始)TKI,推荐用药剂量:伊马替尼~mg/d、达沙替尼~mg/d;优先推荐TKI持续应用。若粒细胞缺乏[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2×/L]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周)、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时,可以临时停用TKI,以减少患者的风险。

诱导治疗第14天复查骨髓,根据骨髓情况调整第3周的治疗。诱导治疗第28(±7)天判断疗效,同时复查骨髓和细胞遗传学(诊断时有异常者)、BCRABL融合基因,判断疗效。有allo-HSCT条件者,行HLA配型,寻找供者。

尽早开始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预防CNSL(可选择在血细胞计数达安全水平时进行)。

②CR后的治疗

Ph+-ALL的缓解后治疗原则上参考Ph--ALL,但可以不再使用L-Asp。TKI优先推荐持续应用,至维持治疗结束(无条件应用TKI的患者按一般ALL的治疗方案进行)。

有合适供者的患者可以选择allo-HSCT,移植后可以用TKI维持。

无合适供者的患者,按计划继续多药化疗联合TKI。

无合适供者、BCR-ABL融合基因转阴性者(尤其是3~6个月内转阴性者),可以考虑AHSCT,移植后予TKI维持。

应定期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CNSL的预防治疗参考一般ALL患者。

③维持治疗

可以应用TKI治疗者,用TKI为基础的维持治疗(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或6-MP、MTX;或联合干扰素),至CR后至少2年。

不能坚持TKI治疗者,采用干扰素维持治疗,万U/次,隔日1次[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和(或)6-MP、MTX],缓解后至少治疗2年。或参考Ph--ALL进行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期间应尽量保证每3~6个月复查1次骨髓象、融合基因(BCR-ABL)定量和(或)流式细胞术MRD。

(2)老年Ph+-ALL(≥60岁)的治疗

老年Ph+-ALL的治疗原则上参考老年Ph--ALL,同时联合TKI。TKI优先推荐持续应用,至维持治疗结束。

①诱导缓解治疗:

临床试验;

TKI+糖皮质激素;

TKI+多药化疗。

②CR后的治疗:继续TKI+糖皮质激素,或TKI+化疗巩固。之后参考非老年患者的维持治疗方案进行维持治疗。

推荐方案

(1)GMALL06//99和07/03方案(WassmannB.Blood,6,:-)。

(2)Hyper-CVAD方案联合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ThomasDA.Blood,4,:-;RavandiF.Blood,,:-)(MDACC)。

(3)NorthernItalyLeukemiaGroupProtocol09/00(BassanR.JClinOncol,,28:-)。

(4)JALSGALL(YanadaM.BrJHaematol,,:-)。

(5)GIMEMALAL-B(VignettiM.Blood,7,:)。

3.MRD的监测(1)MRD监测的时机

ALL整个治疗期间应强调规范的MRD监测,并根据MRD监测结果进行危险度和治疗调整。

①早期监测:诱导治疗期间(第14天)和(或)结束时(第28天左右)。

②缓解后定期监测:应保证治疗第16、22周左右的MRD监测。

早期的MRD检测主要用于预后的判断。缓解后MRD水平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危险,应进行较强的缓解后治疗,以改善长期疗效。

(2)MRD的监测方法

①经典的MRD检测技术:

IG-TCR的定量PCR检测(DNA水平);

4~6色的流式细胞术MRD检测;

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实时定量PCR(如BCRABL)。

②新的高通量MRD检测技术:

基于EuroFlow的≥8色的二代流式细胞术MRD检测;

IG-TCR的高通量测序。

(3)Ph+-ALL疾病反复时应注意进行ABL激酶突变的分析。

4.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CNSL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ALL)复发的主要根源之一,严重影响白血病的疗效。诊断时有CNS症状者应先进行CT或MRI,排除出血或占位病变后再考虑腰椎穿刺,无CNS症状者按计划进行CNSL的预防。

(1)CNS状态分类

CNS-1:白细胞分类无原始淋巴细胞(不考虑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CNS-2: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个/μL,可见原始淋巴细胞。

CNS-3: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个/μL,可见原始淋巴细胞。

(2)CNSL诊断标准

目前CNSL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年在罗马讨论关于ALL预后差的危险因素时提出下列CNSL诊断标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L(5个/μL),离心标本证明细胞为原始细胞者,即可诊断CNSL。

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脊液在CNSL中的诊断意义尚无一致意见,但出现阳性应按CNSL对待。

(3)CNSL的预防

任何类型的成人ALL均应强调CNSL的早期预防。预防措施可以包括:①鞘内化疗;②放疗;③大剂量全身化疗;④多种措施联合。

①鞘内化疗:诱导治疗过程中没有CNS症状者可以在血细胞计数达安全水平(PLT≥50×/L)后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主要用药包括地塞米松、MTX、Ara-C。常用剂量为MTX10~15mg/次或MTX+Ara-C(30~50mg/次)+地塞米松三联(或两联)用药。

巩固强化治疗中也应进行积极的CNSL预防,主要是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一般应6次以上,高危组患者可12次以上),鞘内注射频率一般每周不超过2次。

②预防性头颅放疗:18岁以上的高危组患者或35岁以上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头颅放疗,放疗一般在缓解后的巩固化疗期或维持治疗时进行。预防性照射部位为单纯头颅,总剂量~0cGy,分次完成。

(4)CNSL的治疗

确诊CNSL的患者,尤其是症状和体征较明显者,建议先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MTX(10~15mg/次)+Ara-C(30~50mg/次)+地塞米松三联(或两联),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

也可以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症状体征好转后再行放疗(头颅+脊髓)。建议头颅放疗剂量0~2cGy、脊髓放疗剂量~0cGy,分次完成。进行过预防性头颅放疗的患者原则上不进行二次放疗。

5.难治复发ALL的治疗(1)Ph--ALL

难治复发Ph--ALL的治疗目前无统一意见,可以选择的方案如下:

①临床试验。

②强化的Hyper-CVAD方案。

③含Ara-C的方案。

④CD20阳性患者可以联合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⑤烷化剂联合方案。

⑥T-ALL可以采用奈拉宾(Nelarabine)治疗。

(2)Ph+-ALL

①临床试验。

②规律应用TKI为基础的治疗复发或不缓解的患者,以ABL激酶突变结果、前期用药为依据更换TKI(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

③TKI联合的化疗方案调整(选择以前未应用的化疗方案)。

④TKI耐药的患者可以采用治疗复发难治Ph--ALL的方案。

无论是Ph--ALL,还是Ph+-ALL,在挽救治疗的同时即应考虑allo-HSCT的问题并开始寻找供者,取得CR后尽快行allo-HSCT。

6.ALL治疗反应的定义(1)骨髓和外周血疗效标准

①CR:

外周血无原始细胞,无髓外白血病;

骨髓三系造血恢复,原始细胞5%;

外周血ANC1.0×/L;

外周血PLT×/L;

4周内无复发。

②CR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PLT×/L和(或)ANC1.0×/L。其他应满足CR的标准。总反应率(ORR)=CR+CRi。

③难治性疾病:诱导治疗结束未能取得CR。

④疾病进展(PD):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绝对数增加25%,或出现髓外疾病。

⑤疾病复发:已取得CR的患者外周血或骨髓又出现原始细胞(比例5%),或出现髓外疾病。

(2)CNS疾病的治疗反应

①CNS缓解:CNS-2或CNS-3患者取得CNS-1状态。

②CNS复发:出现CNS-3状态或CNSL的临床症状(如面神经麻痹、脑/眼受累,或下丘脑综合征表现)。

(3)纵隔疾病的治疗反应

纵隔疾病的疗效判断依赖胸部CT和PETCT。CR:CT检查纵隔肿大完全消失或PET阴性。部分缓解:肿大的纵隔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SPD)缩小50%以上。PD:SPD增加25%以上。未缓解:不满足部分缓解或PD。复发:取得CR的患者又出现纵隔肿大。

中华血液学杂志,,37(10):-。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编辑:张跃奇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zlcl/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