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体格检查共0分,占总成绩的10%。
、体格检查:小项目中任选1项7分,大项目中任选项共0分,提问分,总共0分。
、体格检查(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
4、测试项目:一共有4项,小项目7项、大项目17项。
(一)一般检查(小项目)(7分):1.1、血压(间接测量法)(7分):
(1)检查血压计(1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肘部置位正确(1.5分);
肘部置于与心脏、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的位置。
()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1分)、松紧度适宜(0.5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横纹以上约~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0~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平视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1分)。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1分)。
1.、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7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0~40cm,并嘱病人头部不动(1分),目标物与双眼平视同高的水平(1分),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每次务必回到中位(1分)、六个方向务必在同一平面上(1分)。
()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分);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从左到右(0.5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从左到右(0.5分)。
1.、浅表淋巴结(7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1分)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耸肩,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0.5分),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0.5分)。
()腋窝淋巴结检查(分)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不能超过45°),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1.5分),顺序为顶、后、内、前、外(1.5分)。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检查者可以口试检查过程和手法)。
(5)触及淋巴结时能描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瘘管、窦道等10项(1分):能讲出10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8项者,得0.5分,少于8项者不得分。
1.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7分)
(1)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5分);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右前方,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至环状软骨下,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②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甲状腺侧叶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或者单手触诊法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分,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者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5分。
()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如果增大则需听诊有无血管杂音等六项(1分),能讲出6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4项者,得0.5分,少于4项者不得分。
()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如果手指的位置不对,本检查记为零分),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1.5、外周血管检查(7分)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分);
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节律。
()测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方法正确(分);
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1.5分)。
②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则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1.5分)。
()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分)。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肱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1.6、鼻窦检查:(7分)
(1)上颌窦检查(分)
检查上颌窦时,医师双手固定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置于左右颧部向正后按压(1.5分),询问病人两侧压痛有无区别(0.5分)。
()筛窦检查(分)
检查筛窦时,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毗之间向后、内方按压(1.5分),询问有无压痛(0.5分)。
()额窦检查(分)
检查额窦时,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1.5分),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0.5分)。
按以上顺序检查者得1分。
(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选题共0分)胸部.1、胸部视诊(10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肩胛骨、第七颈椎棘突等)、主要垂直标志线(前正中线、后正中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等)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分);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分,指出10项者得分,少于5项者不得分。
()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胸廓皮肤(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瘢痕等)、浅表静脉有无曲张、等(4分);能提到6~7项者满分,4~5项者得分,少于~4项者1分,未提及脊柱形态者扣分,未提及乳房是否对称者扣1分。
()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运动方式、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分)。
能讲出呼吸运动方式1分,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胸(肺)部触诊(10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4分);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1分),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相距cm(1分),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轻轻置于前侧胸壁(1分)。
②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1分)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注意双手对称性交叉(1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
()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分)。
操作手法同语音震颤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1分),嘱被检查者深呼吸触及更加明显(1分)。
(4)胸背部触诊检查(1分),没有做扣分。
.、胸(肺)部叩诊(10分)
(1)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包括胸骨0.5分)进行叩击。
()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5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至第四肋间隙,进行叩诊(1分),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1分)。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叩肺下界移动度(4分)。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指出被检者正确体位、正确位置1分)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
③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1分)。
.4、胸部(肺)听诊(10分)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4分);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1分)开始,从左到右,自上而下(1分)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胸背部(1分),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1分)进行对比。
()每个听诊部位听诊时间不得少于1-个呼吸周期(分),指出全部听诊部位1分。
()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分):
正常呼吸音(1分)、异常呼吸音(0.5分)、呼吸附加音(0.5分)、胸膜摩擦音(0.5分)、语音共振(0.5分)。
心脏.5、心脏视诊(10分)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
②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1.5分)。
③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1.5分)。
()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6分);
①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1分)、范围(1分)、强度(1分)。
②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5分)。
③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1.5分)。
.6、心脏触诊(10分)
(1)触诊手法正确(4分);
①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1分)。
②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分)。
③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1分)。
()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或者中、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分):
描述心尖搏动所在体表具体位置(1分)、弥散范围(1分)、强度(1分);
()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分);
①震颤:用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1分)。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1分)。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1分)。
.7、心脏间接叩诊(10分)
(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心脏叩诊顺序正确(分);
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肋间(1.5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肋间(1.5分)。
()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5分)。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标记方法正确1分),并测量其与前正中线垂直距离(测量方法正确1分),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界(cm)肋间左界(cm)
-Ⅱ-
-Ⅲ.5-4.5
-4Ⅳ5-6
Ⅴ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评分办法:
①方法和结果正确(分)。
②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分)。
③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画出心浊音界不正确(1分)。
.8、心脏听诊(10分)
(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分),并说出具体位置(1分);
()听诊顺序正确(4分);
从二尖瓣区开始(至少1分钟)(1分),肺动脉瓣区(其它瓣膜区:每个瓣膜区至少-心动周期(1分))、主动脉瓣区(0.5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0.5分)、三尖瓣区(0.5分)、最后心包裸区(0.5分),逆时针方向或称反R形。
()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分)。
心率(0.5分)、心律(0.5分)、心音(0.5分)、心音改变及额外心音(0.5分)、心脏杂音(0.5分)、心包摩擦音(0.5分)等。
腹部.9、腹部视诊(10分)
(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耻骨联合、肋脊角、肋腰角)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分);
①能讲出8个体表标志得1分,讲出5~7个得0.5分。
②能表述4区法、9区法两种划分法的得1分,只会一种分区法得0.5分。
()视诊方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或者伸直,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分)。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1分)。
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1分)。)
()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4分)。
①腹部外形(0.5分)、腹壁静脉(0.5分)、呼吸运动(0.5分)、胃肠型和蠕动波(0.5分);
②其他腹部视诊内容: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脐、上腹部搏动、腹部体毛、疝,说出7-8个可得分,说出5-6可得1分,说出小于4个只得0.5分。
.10、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顺序、腹块触诊、液波震颤)(10分)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检查深度不得超过1cm(1分)。
②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0.5分)。
③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0.5分)。
()在下列项目触诊中,操作方法正确(6分)。
①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诊包块手法正确,应为深部滑行触诊法(1.5分),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1.5分)。
②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5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0.5分)。
.11、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压痛与反跳痛)(10分)(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检查深度不得超过1cm(1分)。
②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0.5分)。
③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0.5分)。
()腹壁紧张度(分)①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正常(柔软):按压时腹部有一定弹性,但无肌紧张或抵抗,亦不饱满。(1分)②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触诊时腹壁有明显紧张强直呈木板状,使检查者手指不易下压,有明显抵抗感觉(1分)。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减低:当手指按压时腹壁软弱无力,失去弹性(1分)。()压痛及反跳痛(分)
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各处,特别是与各脏器有关的部位(如上腹部、脐部、右肋下、左腹下、麦氏点等),观察压痛。(1.5分)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1.5分)
.1、肝脏触诊和肝上下径叩诊测量(10分):
(1)肝脏触诊(7分);
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分)。
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分)。
()肝上下径叩诊测量方法正确(分);
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②沿左侧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至浊音时即为肝上界(1分)。
③测量肝上界(该肋间上缘)至肝下缘(或肋缘)的垂直距离(1分)。
.1、脾脏、胆囊触诊(9分):
(1)脾脏触诊(6分);
①平卧位触诊: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1肋处(分),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分),如脾脏中度以上肿大时,亦可以右手单手触诊。
②侧卧位触诊: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或者双下肢都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分)。
()胆囊触诊(分);
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②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在胆囊点下方稍左右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分)。
③Murphy征检查:右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告之被检查者缓慢作深吸气,判断Murphy征阳性标准(突然因疼痛而摒住吸气)(1分)。
.14、腹部叩诊(10分):
(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正确(1分):
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间接叩诊。
()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分);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脐部开始,向左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右侧腹部时,叩音又变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
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5分);
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正确(1.5分)。
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轻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6)胆囊区叩击法正确(1分)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量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
(7)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15、腹部听诊(10分)
(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分):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1分)。
②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1分)。
③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
()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分):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0.5分)。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
()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分):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1分)。
(4)摩擦音、搔刮音(分):
①摩擦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肝、脾区(1分)。
②搔刮音手法正确:常用检查肝下缘和少量游离腹水(1分)。
(5)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神经系统
.16、深、浅反射(10分)
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4分)
(1)腹壁反射(分):
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1分),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1分)。
()角膜反射(分)
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1分),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1分)。
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6分):
(1)肱二头肌反射(分)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膝反射(分)
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
()跟腱(踝反射)(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17、脑膜剌激征以及锥体束病理反射(10分)
脑膜剌激征(6分):
(1)颈强直操作正确(分);
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
()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分);
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5度以上(1分),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1分)。
()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分)。
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1分),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1分)。
锥体束病理反射(4分)
(1)Babinski征(分)
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Oppenheim征(1分)
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Gordon征(1分)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体格检查考核提问(及答案)(分)注意事项:提问分为个部分,每一部分电脑随机抽出1道题,每题1分,总共分。
提问1:(共0道题随机选1题)(1分):1、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1分)
答:应记录为/90/40mmhg、肱动脉(测量血压时)的正确位置是什么?(坐、卧位)(1分)
答: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即与心脏同一水平位置。为什么听诊器头不能塞入袖下?(1分)
答:听诊器塞在袖带里,使袖带更紧迫,压力加大导致误差,会真正给予肱动脉的压力减小导致测得血压较真实的更高。
4、脉压变小见于什么病?(1分)答:影响搏出量的都会使脉压减小:主动脉狭窄、心衰、低血压或说休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5、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1分)
答: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比如:脑疝、颅内肿瘤等。
6、两侧瞳孔(针尖瞳)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毛果芸香碱药物反应。7、两眼辐辏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虑什么?(1分)答:动眼神经损害。8、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瘘管、窦道等。9、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1分)
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窝,胸骨旁淋巴结。10、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11、锁骨上淋巴结溃烂考虑是什么?(1分)答:可见于原发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
1、滑车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见于什么?(1分)答:相应的前臂、下肢炎症或肿瘤、及淋巴结炎,后者还可以见于盆腔肿瘤。
1、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双侧肿大考虑单纯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14、甲状腺肿大时,如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1分)
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别15、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1分)答:左侧大量胸腔积痰、积气、纵隔肿瘤以及甲状腺左叶肿大,或者右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16、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检查肿大的甲状腺时(听诊)有什么发现?(1分)答:听诊:肿大甲状腺处常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或连续性收缩期增强的血管杂音。17、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1分)答:左侧大量胸腔积痰、积气、纵隔肿瘤以及甲状腺左叶肿大,或者右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18、为什么不能同时触诊两侧颈动脉?(1分)
答:会引起晕厥。19、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周围血管检查有何异常?(1分)
答:枪击音、杜氏加压二重音。0、有水冲脉者应考虑什么问题?(1分)答:脉压差增大,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PDA、严重的高血压病。
提问:(共5道题随机选1题)(1分):1、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各见于什么病变?(1分)
答:扁平胸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桶状胸见于肺气肿、慢阻肺;鸡胸见于VitD缺乏。、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呼吸频率增快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1-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见于运动时、缺氧下、心衰。、陈-施(Cheyne-Stokes)呼吸见于什么情况?(1分)答:又称潮式呼吸,见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如脑出血、脑炎、脑肿瘤。4、呼吸节律不正常包括那些?(1分)答:1、呼吸频率的变化(1)呼吸减慢()呼吸加快、呼吸节律的变化(1)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断续性呼吸(4)叹气样呼吸。5、一侧胸部呼吸运动较对侧减弱,考虑什么?(1分)
答: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肺不张、肺炎、肺纤维化等。6、一侧胸部语颤增强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7、一侧胸部语颤减弱常见于什么病?(1分)答: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支气管肺癌、气管结核;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等。8、肺部叩诊有几种方法?讲一下正确做法。(1分)
答:直接和间接叩诊。9、右下胸部清音区叩诊明显变浊,考虑什么疾病?还要做什么体检鉴别?(1分)
答: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胸膜肿瘤、胸膜增厚。可行胸膜摩擦感检查鉴别胸膜病变。10、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正常值是多少?减少说明什么问题?(1分)答:6-8cm,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气胸、胸水等。
11、正常人肺部听诊有何正常变异?(1分)
答:正常人肺部呼吸音的强弱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弹性的大小及胸壁的厚薄等有关,儿童肺泡呼吸音较老年人强,乳房下部及肩胛下部肺泡呼吸音最强,腋窝下部次之,而肺尖及肺下缘区域则较弱、因为儿童胸壁较薄且肺泡富有弹性,而老年人肺泡缺乏弹性。
1、胸腔积液时患侧胸部听诊有何改变(体征)?(1分)
答:患侧呼吸音减弱,积液上方有时候可及管样呼吸音。1、大叶性肺炎时该部听诊有何异常?(1分)答:病变位置的肺泡呼吸音减弱或者消失、可及管样呼吸音、有时候可及湿性罗音,语音共振增强,如果累及胸膜则可以胸膜摩擦音。14、右下肺听诊清音区呼吸音消失见于?(1分)答:右侧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的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罗音。病变延及胸膜,可引起局部胸壁压痛,听诊有胸膜摩擦音。并发胸腔积液时,可有气管移位,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15、胸腔积液时患侧胸部听诊有何改变(体征)?(1分)答:患侧呼吸音减弱,积液上方有时候可及管样呼吸音。16、大叶性肺炎时该部听诊有何异常?(1分)答:病变位置的肺泡呼吸音减弱或者消失、可及管样呼吸音、有时候可及湿性罗音,语音共振增强,如果累及胸膜则可以胸膜摩擦音。
17、心前区膨隆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提示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
18、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1分)
答: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室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达腋肿中线。19、主动脉瓣区膨隆常提示什么问题?(1分)答:高血压心脏病。0、心前区膨隆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答:提示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1、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考虑什么情况?(1分)答: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考虑什么情况?(1分)
答: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触不到,有什么可能?(1分)
答:胸壁过厚、心尖搏动弱比如心衰等。4、如何辨别收缩期震颤和舒张期震颤?(1分)
答:可通过心尖搏动触及胸壁的时间确认为收缩期的开始。5、心前区触到舒张期震颤即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不对?(1分)
答:对。
6、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1分) 答: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7、心脏触诊,问:做心包摩擦音的体位,什么时候明显?(收缩期,呼吸末,前倾位)(1分)答:通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易触及(因心脏在此处不被遮盖,且接近胸壁),前倾坐位或深呼气末更易触到。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可触及,以收缩期较明显,不因屏气而消失。8、如何辨别收缩期震颤和舒张期震颤?(1分)答:紧随心尖搏动出现或与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听诊也有助于确定震颤的时相,在第一心音后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第二心音后第一心音前出现的为舒张期震颤。9、心脏叩诊的正确顺序是什么?(1分)
答: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肋间。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肋间。0、什么叫梨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二尖瓣型心,提示二尖瓣狭窄。1、什么叫靴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答:主动脉型心,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1分)
答: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什么是三音心率?包括哪些?如何区别?(1分)
答:指在原有心音之外,额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大部分出现在S之后,S1之前,即舒张期;也可出现于S1之后,S之前,即收缩期;大多数是一个附加音,构成三音律;少数为两个附加音,构成四音律。由病理性S和(或)S4与原有的S1、S构成的三音律或四音律,通称为奔马律。如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早期喷射音、人工瓣膜音等。4、什么是奔马律?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第一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的蹄声。见于心肌病、心衰。5、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1分)杂音的最响部位、时期、性质、强度、是递增或递减有无传导、与呼吸运动及体位有无关系是否伴第一心音亢进、舒张期震颤,叩诊心界有无变化。
提问:(共9道题随机选1题)(1分):1、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腹腔肿瘤、腹水、腹腔积气。、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消耗性疾病,肿瘤。、门脉高压、下腔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在腹壁静脉曲张有何不同?(1分)答:自脐部向四周放射-海蛇头;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大都位于腹壁两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流向上。
4、反跳痛检查如何操作?(1分)
答: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5、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6、液波震颤检查什么?腹腔内有多少液体可查出液波震颤?(1分)
答:检查有无腹水,超过-4ml可查出。
7、腹部紧张的临床意义?板状腹的临床意义?(既常见那些疾病)(1分)答:腹部紧张见于当腹腔容量增大(腹水胀气),触诊的手过凉或怕痒者,腹腔内炎症刺激腹膜,腹肌因反射性痉挛而使腹壁紧张板状腹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8、腹部触诊包块的手法有哪几种?(1分)答: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或浮沉触诊法9、如何鉴别腹部包块为炎症性还是肿瘤?(1分)答:如肿块与邻近组织粘连,压痛明显,不易推动,以炎性最为可能;如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不坚,压痛不著,移动度较大,可能是良性肿瘤;如包块巨大,边界模糊,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移动度差,则极可能为恶性肿瘤。
10、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在触诊时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11、如果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1分)
答:腹膜炎
1、腹部触诊包块的手法有哪几种?(1分)答: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或浮沉触诊法1、如何鉴别腹部包块为炎症性还是肿瘤?(1分)答:如肿块与邻近组织粘连,压痛明显,不易推动,以炎性最为可能;如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不坚,压痛不著,移动度较大,可能是良性肿瘤;如包块巨大,边界模糊,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移动度差,则极可能为恶性肿瘤。
14、肝上下径正常值是多少?(1分)
答:9--11cm。15、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1分)
答:肝缘距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16、脾脏肿大应如何分度?各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小于肋下cm为轻度,肋下cm致脐中线间为中度,大于脐中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17、肋缘下触及到肝脏一定是病理性的吗?(1分)答:不一定是病理性的:正常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是,腹壁松软的瘦人于深吸气时,课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cm以内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但肝下缘不能超过剑突根部至脐距离的上1/。如超出上述标准,但肝脏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首先考虑肝下移,此时可用扣诊法扣出肝上界,如其也相应降低,肝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否则提示肝肿大
18、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1分)答:肝缘与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搏动感、震颤感等。
19、脾脏肿大应如何分度?各提示什么病变?(1分)答:脾缘不超过肋下cm为轻度,肋下cm至脐水平线间为中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即巨脾。轻度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肺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中度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SLE等;高度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淋巴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0、Murphy征阳性,提示什么?(1分)答:在深吸气时,被检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即胆囊触痛征,又称墨菲征阳性,提示急性胆囊炎。
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消失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若鼓音区明显缩小提示重度脾脏增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等。、什么叫移动性浊音?代表什么?(1分)
答: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有腹水。、一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1分)答:考虑有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
4、怎样才算肠鸣音消失?(1分)
答:-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5、如何区别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杂音?(1分)
答:动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6、腹中线部位听到动脉性血管杂音要考虑什么?如何进一步检查?(1分)
答:腹主动脉瘤(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或腹主动脉狭窄(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7、腹部血管杂音的特点,如何听诊,见于什么疾病?(1分)答: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腹中部的收缩期杂音(喷射性)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卖狭窄;若收缩期杂音在左右上腹,常提示肾动脉狭窄,可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若该杂音在下腹两侧,应考虑髂动脉狭窄;当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在包块部位听到吹风样杂音或在肿瘤部位(较表浅时)听到轻微的连续性杂音。静脉性杂音为连续的翁鸣声,无收缩与舒张期的性质。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时,此音提示门脉高压(常为肝硬化引起)时的侧枝循环形成8、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答: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9、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
答: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0、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1分)
答: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1、试述腹壁反射所对应的脊髓节段?(1分)答:上、中、下反射分别为:胸髓7-8、胸髓9-10、胸髓11-1。、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和膝腱反射反射中枢的部位?(1分)答:肱二头肌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膝腱反射反射中枢为腰髓-4节。、腹壁反射意义?(1分)答: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此外肥胖者、年老人、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驰,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4、浅反射除腹壁、角膜、提睾反射外,还有哪两种?(1分)
答:跖反射、肛门反射。5、克匿格(Kernig)征与拉赛格征(又称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1分)答:Kernig征: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膝关节伸展角应大于15°,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Lasegue征:伸直双下肢,医生抬高其一侧下肢,阳性反应为伸直的下肢小于70°,伴发下肢屈肌痉挛或沿坐骨神经走向的疼痛。6、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二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1分)
答: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锥体束受损或更高位中枢病变,二侧锥体束征阳性位下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病变致双测都失去高位中枢的抑制而出现,注意1岁内小儿可以锥体束征阳性。7、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答:1岁半前儿童可出现,余为异常。8、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1分)
答: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检查对侧锥体束征,还有其它体征检查如运动和感觉等检查,定性定位评估病变位置。
9、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答: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白癜风治的好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