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
1、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延续种族。
2、产生激素,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腺:睾丸
内生殖器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一、内生殖器
(一)睾丸(testis)
1、位置: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
上端、下端
2内侧面、外侧面
前缘:游离缘
后缘:系膜缘
3、构造: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隔、睾丸小叶、精曲小管(产生精子)、精直小管、睾丸网
(二)附睾(epididymis):
1、位置:睾丸上端,后缘偏外侧。
2、形态:新月形,分头(睾丸输出小管构成)体、尾三部分。
3、功能:1)储存精子。
2)分泌液营养精子,促进其成熟。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1、输精管(ductusdeferens):40~50cm管壁厚,硬而呈圆索状。
睾丸部:起自附睾尾,沿睾丸后缘和附睾内侧上行至附睾头。
1精索部:附睾头至腹股沟管浅环间,精索后内侧,结扎输精管处。
腹股沟管部:位于腹股沟管精索内,疝修补术勿损伤。盆部:腹股沟管深环至输精管壶腹,与输尿管交叉。
2)射精管:输精管壶腹下端变细与精囊排泄管汇合而成,长2cm,穿前列腺
实质,并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3)精索: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腹环处。
主要内容: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淋巴管、腹膜鞘突的残余等。
被膜:(皮下环以下)精索内筋膜、提睾肌,精索外筋膜。
(四)精囊(seminalvesicle)
长椭圆形囊状,膀胱底后方,输精管壶腹外侧,分泌液参与组成精液。
(五)前列腺(prostate):
1、位置: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
2、形态:栗子形,分底、体、尖三部分,后面正中有前列腺沟(前列腺肥大时消失)。
3、分叶:分五叶,前叶、中叶、后叶、两侧叶
(六)尿道球腺:位于尿道膜部的后外侧,会阴深横肌内,开口于尿道球部
二、外生殖器:皮肤有色素沉着
浅筋膜内有平滑肌
睾丸和精索的被膜:由外向内为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睾丸鞘膜(壁层、脏层)
(二)阴茎
1尿道海绵体1个
阴茎海绵体2个
2、前端:阴茎头,有尿道外口
3、皮肤:薄而柔软,富有伸展性。异常:包皮过长、包茎,手术时勿损伤包皮系带。
(六)男性尿道:
1、分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2、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其中以尿道外口最窄;
3、扩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
4、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耻骨前弯在耻骨联合前下方,此弯曲可以拉直。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生殖腺:卵巢
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
附属腺体:前庭大腺
外生殖器:女阴
一、内生殖器
(一)卵巢(ovary):
上端:输卵管端
下端:子宫端
1外侧面:盆面
内侧面:脏面
后缘:游离缘
前缘:系膜缘,有卵巢门
2、位置:髂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内。
3、固定装置:
1)卵巢悬韧带:临床称骨盆漏斗韧带,为位于卵巢上端与骨盆上口侧缘的双层腹膜。皱襞内有卵巢动脉、静脉,卵巢切除手术时结扎此韧带。
2)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子宫索):连于卵巢的下端与子宫底之间。
(二)输卵管:
1、开口:内侧为子宫口,外侧为腹腔口
2、分部(内至外):
1)子宫部:穿子宫壁的部分
2)输卵管峡:短而细,壁较厚,为女性绝育时的结扎部位。
3)输卵管壶腹:占全长2/3,粗而长,卵子受精部位。
4)输卵管漏斗:输卵管伞、卵巢伞最长,为寻找输卵管的标志。(输卵管+卵巢=附件)
(三)子宫
1、形态: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1)子宫底:输卵管子宫口以上部分
2)子宫体:底与颈之间的部分。
3)子宫颈:分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之间的狭窄部分称~,在未妊娠时仅有1cm,妊娠后期可达7~11cm,产科剖宫产手术,经常在此切开
子宫。
2子宫腔:位于子宫底与子宫体内,呈三角形
子宫颈管:子宫颈内,呈梭形
3、位置:骨盆腔内,膀胱与直肠之间,上界不高于骨盆入口平面,下界不低于坐骨棘连线水平。
4前倾:子宫长轴与阴道间的夹角
前屈:子宫体与颈间的夹角。
5、固定装置:
1)子宫阔韧带:子宫前、后面的双层腹膜皱襞连于盆侧壁。
作用:防止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阔韧带内,通过腹股沟管,止于阴阜和大阴唇皮下。作用:维护子宫前倾。
3)子宫主韧带: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由子宫颈连至盆腔侧壁。
作用:防止子宫不向下脱垂。
4)骶子宫韧带: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自子宫颈后方绕过直肠,止于第2~3骶椎前。
作用:维持前屈位。
5)盆底肌和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的承托。
(四)阴道: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
下端: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
阴道穹:子宫颈阴道部与阴道壁上端间形成的环形凹陷,分前、后和左、右侧部。
阴道后穹:最深,临直肠子宫陷凹,有液体可经此穿刺。
二、外生殖器:女阴
三、乳房:
(一)位置:位于胸大肌和胸部深筋膜浅面,3~6肋之间,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至腋中线,乳头平对第4肋间隙或第5肋。
(二)构造:主要由乳腺和脂肪组织构成。
乳腺叶:15~20个,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手术时放射状切口。
乳房悬韧带(Cooperligament):乳房表面的皮肤与乳腺深面的深筋膜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相连,称~,对乳腺有支持作用。当有癌组织浸润时,该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
第三节会阴
会阴:广义的会阴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狭义的会阴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
循环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由心和血管组成
1.心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个腔
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大循环)
当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入主动脉,经主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回收进入血液,于是鲜红色的动脉血转化为暗红色的静脉血。静脉血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个循环途径称体循环。特点是流程长,流经范围太广,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主要功能是实现物质交换。
2.肺循环(小循环)当右心室收缩时,由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肺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收氧气,于是暗红色的静脉血转化成鲜红色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的各级属支,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个循环途径称肺循环。特点是流程短,血液只流经肺,主要功能是实现气体交换
二.心
(一)心的位置和毗邻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心的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心的下方邻膈。
(二)心的外形
胸肋面:心的前面朝向胸骨体和肋软骨,故称胸肋面。
冠状沟:心表面近心底处有几乎成环形的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三)心腔
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上部有上腔静脉口,下部有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之间有冠状窦口。出口是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即右房室口。出口位于右心室前上部,称肺动脉口。
左心房有四个入口,位于左心房后壁的两侧,左右各两个,称肺静脉口。出口是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即左房室口,左心室的出口主动脉口。
右房室口周缘附有三尖瓣,左房室口周缘附有二尖瓣,肺动脉口周缘附有肺动脉瓣,主动脉口周缘附有主动脉瓣。
(四)心壁的微细结构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构成。
(五)心的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束支和右束支以及蒲肯野纤维网。
(六)心的血管
营养心的动脉是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壁,右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右侧壁。
(七)心的体表投影
左上点:在左侧第二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约1.2cm处。
右上点:在右侧第三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约1cm处。
右下点:在右侧第六胸肋关节处。
左下点:在左侧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三.血管
1.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为主动脉,是全身最粗大的动脉。
2.腹主动脉分支为脏支和壁支脏支中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成对脏支主要有肾动脉和睾丸动脉(卵巢动脉)等。
3.体循环静脉
(1)特点:a.静脉内血流缓慢,压力低,管壁较薄,管腔比相应的动脉大。
b.静脉管壁的内面大多有静脉瓣。
c.体循环的静脉在配布上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
d.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
(2)分类: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三角区(危险三角):鼻根至两侧口角间
4.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
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附脐静脉。
四.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管道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和腭扁桃体等。
(一)淋巴干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
(二)淋巴结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实质由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感受器
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视器和听器等处
感受器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
构成:眼球+眼副器
第一节眼球
一、外形:前极、后极、赤道、眼轴、视轴
二、构成:眼球壁+内容物
(一)眼球壁
1.纤维膜(外膜)
1)角膜: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曲度较大,屈光
2)巩膜:后5/6,厚而坚韧,乳白色,不透明,巩膜静脉窦
2.血管膜(中膜)
1)虹膜:圆盘形,瞳孔,虹膜角膜角,小梁网,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2)睫状体:睫状突,睫状环,睫状肌
3)脉络膜:后2/3,含血管和色素,营养、吸收分散光线
3.视网膜(内膜)
1)外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虹膜部—视网膜盲部
2)内层:神经层视网膜睫状体部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膜视部:视神经盘,
视盘陷凹,黄斑,中央凹
感光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构造:三层细胞双极细胞
节细胞
(二)内容物
1.眼房和房水
1)眼房chamberofeyeball:位于角膜、晶状体和睫状体之间
2)房水aqueoushumor:
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静脉
功能: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折光
2.晶状体lens:
1)位置:虹膜与玻璃体之间晶状体囊借睫状小带
2)形态:双凸镜状,无色透明晶状体皮质系于睫状体晶状体核
3.玻璃体vitreousbody: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填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光线?角膜?眼前房房水?瞳孔?眼后房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第二节眼副器AccessoryOrgansofEye
一、眼睑eyelids:内眦、外眦、泪湖、泪阜
皮肤:薄
皮下组织:疏松
层次肌层:眼轮匝肌、上睑提肌
睑板:睑板腺(霰粒肿)
睑结膜
二、结膜conjunctiva
睑结膜
分部球结膜结膜囊
结膜上、下穹
三、泪器lacrimalapparatus
泪腺
组成
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泪腺分泌泪液?结膜上穹?结膜囊?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
鼻道
四、眼球外肌extraocularmuscles
(一)眶脂体
眶骨膜
(二)眶筋膜眼球筋膜鞘
眼肌筋膜鞘
眶隔
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一、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鼻(颞)侧上、下小动脉
眼动脉脉络膜动脉
虹膜动脉
睫前动脉
二、静脉
视网膜中央静脉
涡静脉?眼上、下静脉
睫前静脉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VestibulocochlearOrgan
外耳_传导声波
组成中耳
内耳—含听感受器、位觉感受器
第一节外耳
耳郭
外耳外耳道
鼓膜
一、耳郭auricle—收集声波
二、外耳道externalacousticmeatus
外耳门?鼓膜,“S”,前内?后内上?前内下外1/3—软骨部
分部内2/3—骨部
婴儿外耳道—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
三、鼓膜tympanicmembrane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椭圆形,向前、下、外倾斜
松弛部:上1/4
形态、分部
紧张部:下3/4,鼓膜脐,光锥
第二节中耳middleear
鼓室
中耳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一、鼓室tympaniccavity
(一)位置:颞骨岩部内含气的小腔
(二)六壁:
1.上壁:鼓室盖壁?颅中窝
2.下壁:颈静脉壁
3.前壁:颈动脉壁,其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
乳突窦入口?乳突窦?乳突小房
4.后壁:乳突壁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5.外侧壁:鼓膜壁,鼓膜+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
6.内侧壁:迷路壁——岬、前庭窗、蜗窗、第二鼓膜、面神经管凸
(二)内容
1.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
2.运动听小骨的肌:鼓膜张肌、镫骨肌
二、咽鼓管auditorytube:咽鼓管咽口上、后、外鼓室前壁
软骨部:内2/3
分部咽鼓管峡
骨部:外1/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粗、短、直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mastoidantrumandmastoidcells(一)乳突窦: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二)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
鼓室?乳突窦?乳突小房
第三节内耳internalear
一、位置:颞骨岩部内,鼓室内侧壁与内耳道底之间
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
膜迷路内含内淋巴(一)骨迷路bonylabyrinth
1.前庭
1)前壁:一孔?耳蜗前庭阶2)后壁:五孔?骨半规管
3)外侧壁:前庭窗、蜗窗、第二鼓膜
4)内侧壁:前庭嵴、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前庭水管内口2.骨半规管:前、后、外骨半规管;单骨脚、总骨脚、壶腹骨脚
蜗轴:骨螺旋板、螺旋板钩、蜗孔前庭阶
3.耳蜗:鼓阶
蜗螺旋管:绕蜗轴转两圈半
(二)膜迷路membrano
1.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2.膜半规管: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上壁:蜗管前庭壁(前庭膜)3.蜗管外侧壁:骨膜(血管纹)
下壁:蜗管鼓壁(基底膜)—螺旋器(听觉感受器)三、声音的传导(一)空气传导:
声波第二鼓膜??耳郭?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鼓阶外淋巴
?蜗管内淋巴?
螺旋器?听神经(二)骨传导
声波?颅骨?外淋巴?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
二、内耳道:内耳门?内耳道?内耳道底
通过结构: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内分泌系统
一.甲状腺
位置.位于颈前部,左右侧叶贴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
主要功能:(1)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二.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的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
主要功能:增强破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盐溶解,并能促进胃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离子的吸收,从而使血钙浓度升高。
三.肾上腺
1.位置:位于腹膜后,两肾的上内方,于肾共同包裹在肾筋膜和肾脂肪囊内。
2.分类:肾上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肾上腺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3.主要功能
(1)肾上腺皮质的主要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调节体内水盐代谢,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
(2)肾上腺髓质的主要功能: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四.垂体
(一)位置: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上端通过漏斗连于下丘脑。
(二)分部
(三)垂体的微细结构
腺垂体腺垂体的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四)垂体的主要功能
1.腺垂体的主要功能
(1)嗜酸性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2)嗜碱性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2.神经垂体的主要功能
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五.松果体
(一)位置: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以细柄连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又称脑上腺
(二)主要功能: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
文章来源于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