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肺结核的CT表现

初次感染结核时,由于机体缺乏免疫力,肺部病变易随着淋巴管和血管,在胸部以至全身脏器扩散。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粟粒性结核较多见。随着感染的存在,机体对结核杆菌免疫力逐渐增加,同时组织的过敏性反应亦逐渐增加,使肺部病灶易于产生坏死及形成空洞。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渗出性病变(病灶呈片状或结节状模糊阴影,以两肺上叶多见)及增殖性病变(渗出吸收,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其病理演变可为干酪样坏死(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液化空洞及少许斑片状钙化),若累及一个肺叶,即为干酪性肺炎。也可形成结核球(直径一般2~px,内可见低密度或气体,周边或中央可见钙化)、液化和空洞形成(厚壁空洞,内壁不规则,可多发也可单发。慢性纤维空洞和张力性空洞,壁较薄)。结核病灶的愈合(纤维化、钙化)。这些变化均可反应在CT胸部扫描中。

1.患者女性,46岁。主诉:阵发性胸部不适3年。胸透:左肺圆形阴影。CT平扫

肺窗(Fig.3-4-6-1-a)及纵隔窗(Fig.3-4-6-1-b~c)示:左下肺结核球,部分钙化。

2.患者男性,42岁。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10天。查体:双下肺干湿啰音。X线胸片:左肺门片状阴影。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2-a~c)及纵隔窗(Fig.3-4-6-2-d~f)示:左下叶背段占位,隆突下淋巴结肿大。

经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复查。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2-a′~c′)及纵隔窗(Fig.3-4-6-2-d′~f′)示:左下叶病灶无明显改变,隆突下淋巴结肿大更明显,右肺及左心膈角处又出现新病灶。拟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右肺转移。但手术后病理为结核并结核淋巴结肿大。

经验教训:①对于成人肺内病灶伴有淋巴结肿大,不应只考虑为占位性病变。②对于在短期(3个月)内病灶发生变化,出现新病灶,未能更多思考,简单地误为肺癌肺内转移。

3.患者女性,50岁。“肺结核”病史10余年,近日x线胸片示:右肺结核出现溶解病灶。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3-a~b)及纵隔窗(Fig.3-4-6-3-c~d)示:右肺下叶背段结核球,空洞形成,周边钙化。4.患者男性,70岁。主诉:体检发现左上肺占位病变。吸烟史30年,戒烟2年。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4-a~c)及纵隔窗(Fig.3-4-6-4-d~f)示:左肺尖实性占位,右上结核部分钙化。定期复查。左病灶穿刺活检:肺结核。5.患者女性,43岁。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4小时。X线胸片示:左上肺椭圆形阴影。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5-a~c)及纵隔窗(Fig.3-4-6-5-d~f)示:左上肺癌,其内可见空腔,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可能

手术:切除左上肺叶,左肺门、主动脉弓下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左肺上叶)结核球,左上纵隔淋巴结核。经验教训:对成人肺内病变合并淋巴结肿大,不应仅考虑肺癌,思路应更广泛、更全面些。

6.患者男性,50岁。主诉:胸痛1周。X线胸片:右肺新生物。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6-a~c)及纵隔窗(Fig.3-4-6-6-d~f)示:右上肺后段病灶,内有空洞,边缘不光整,有分叶。拟诊:周围性肺癌?肺结核?建议:CT增强扫描(未做)。术后病理:结核。

7.患者男性,43岁。主诉:咳嗽、低热一周伴消瘦。CT胸部平扫肺窗(Fig.3-4-6-7-a~c)及纵隔窗(Fig.3-4-6-7-d~f)示:右肺上叶病灶,内有偏心空洞,边缘可见粗毛刺,建议定期随访复查。2年后电话联系,抗结核治疗后病变吸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jmgc.com/yfzz/10287.html